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5-03-11
当事人在医疗事故纠纷发生后,有权选择不同的途径解决争议。一种方式是通过行政处理程序,由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解;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司法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然而,当事人不能同时选择行政程序和司法程序解决医疗事故纠纷。一旦选择了行政程序,当事人仍有可能在之后选择司法程序。已经进入民事诉讼程序的案件则不能再进行行政处理。司法程序是解决医疗事故纠纷的最终途径,也是民事救济的最终手段。当事人必须履行人民法院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
作为患方当事人,在发生医疗事故纠纷后,首先应依法向医方申请复印客观病历。这些病历包括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
患者或其家属应提供一份详尽的自述材料,说明患者就诊情况以及认为医院存在的过错。
患者或其家属携带本人身份证到指定公司进行免费咨询。如果病案中存在疑问,可以申请进行医疗技术咨询初步分析。
如果初步分析结果确认医方存在医疗问题,当事人可以申请进入医疗技术咨询细化分析程序。公司将出具《医疗技术咨询细化分析意见书》。如果初评结果认定医方无过错,公司将不再建议进行细化分析。细化分析将由不少于3位相关专科主任医师级临床医学专家多角度综合性地对医疗争议焦点进行翔实分析,然后聘请与案例相关科室的专家组织听证会,最终得出结论。如果细化分析结论认为医方无责,将全额退还细化分析费用。
当细化分析认定医方存在问题有相应责任时,公司可接受委托进入纠纷调解程序。公司将根据委托调解协议约定的索赔金额及调解完成期限履行合同。如果调解失败,公司将提供一站式服务,免费代理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直到案件结束。
通过上述步骤,我们可以了解到医疗事故纠纷是可以通过调解解决的。尽管医生也会犯错,但只要后果不是特别严重,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医生可以逃避责任。人命关天,如果后果相对严重,应按照我国相关规定采取合法途径解决。如果您的情况较为复杂,本网站还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