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01
2004年9月10日下午5时40分左右,原告丁某在被告A超市购物期间,使用了该超市提供的自助寄存柜。购物结束后,原告发现无法打开14号自助寄存柜,并声称在购物前将内有580元个人钱款的皮包存入该柜中。被告A超市工作人员在原告要求下打开柜子,却发现里面是空的。原告随后报案,但与被告交涉未果。原告认为,由于被告过于轻信自助寄存柜的安全性,未能妥善管理,导致原告按照操作提示正确存放物品后,存放的款项被盗。因此,原告要求被告赔偿经济损失750元(包括皮包的价值),并要求被告承担诉讼费用。
在自助寄存柜的借用中,被告已经履行了必要的说明、注意义务和管理责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应要求超市对自助寄存柜中的物品承担责任,否则会导致利益失衡。如果借用人即顾客因个人原因导致物品丢失,应由借用人自行承担责任。
根据《合同法》第365条规定:“保管合同是保管人保管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并返还该物的合同。”根据第367条规定:“保管合同自保管物交付时成立,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8条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做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