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4-09
误工费是指受害人在遭受伤害到完全治愈期间(即误工时间)因无法从事正常工作或劳动而失去或减少的工作、劳动收入的赔偿费用。
根据《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20条的规定,误工费的计算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由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如果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对于有固定收入的受害人,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而对于无固定收入的受害人,按照其平均收入计算。如果受害人无法证明其平均收入状况,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进行计算。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对于实际支出的费用和误工损失,按照差额据实赔偿的办法进行计算。该解释没有设定误工费的最高限额。
对于有固定收入的受害人,其固定收入必须有合法证明。同时,该固定收入必须是受害人实际减少的。如果受害人受到损害后,其供职单位没有扣发或未全部扣发其收入,那么误工费应该不予赔偿或减少赔偿。
根据《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25条的规定,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照20年计算。但对于60周岁以上的受害人,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计算期限;对于75周岁以上的受害人,按照5年计算期限。
残疾赔偿金的性质是指对因残疾导致收入减少或生活来源丧失的财产损害性质的赔偿。根据《人身损害赔偿解释》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残疾赔偿金属于财产损害赔偿,而不属于精神损害赔偿。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21条的规定,职工发生工伤后,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或影响劳动能力的,应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是根据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处理障碍程度进行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为一级,最轻为十级。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完全不能自理、大部分不能自理和部分不能自理。
我国对于伤残等级的鉴定标准有多种,针对不同人员的伤残情况,不同的主管机关制定了不同的鉴定标准。在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中,一般适用公安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
对于60周岁以下的受害人,残疾赔偿金的计算公式为:伤残等级(一级按100%计算,二级减少10%,其他依此类推)×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年。
对于60周岁以上的受害人,残疾赔偿金的计算公式为:伤残等级(一级按100%计算,二级减少10%,其他依此类推)×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年减去年龄)。
对于75周岁以上的受害人,残疾赔偿金的计算公式为:伤残等级(一级按100%计算,二级减少10%,其他依此类推)×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年。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受害人因伤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可以根据规定对残疾赔偿金进行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