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4-04
交通事故认定是由交警部门处理的,然而由于客观或主观的原因,错误的认定在实践中时有发生。然而,当前的制度并没有为当事人提供纠正错误认定的途径。《交通安全法》的实施使得当事人在面对错误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时无法直接寻求救济,投诉无门,法律救济形同虚设。这种现状与法治原则中的“有权力必有救济”、“有权力必有制约”相悖。
交通事故认定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涉及到交通规则的适用和解释,各种专业鉴定技术的运用,以及对事故现场的勘查。法官并非专业技术人员,他们的职责主要是审查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很少涉及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实质审查。因此,法官只能对明显错误的认定不予采信。寄希望于法官来纠正交警部门的错误认定是不现实的。
此外,民事诉讼实行的是“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明原则,要求当事人举证证明交通事故认定书的错误。然而,事故现场的勘验、检查以及对证人的调查等证据大多掌握在交警部门手中,超速证据如行车记录仪、GPS定位记录也在交警部门手中,而且交警部门的相关人员一般不出庭质证。即使当事人提出了很多理由,但没有证据证实,法官也不会支持。因此,实践中当事人对事故责任认定的异议很难得到法庭的采纳,除非能够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公安机关处理事故的程序违法。
尽管《交通安全法》规定交通事故认定书只是作为证据使用,但由于其具有行政性、专业性和时效性,人民法院在审理交通事故案件时不得不将其作为直接证据采用。在交通事故民事赔偿案件中,交通事故认定结论常常影响责任人是否承担赔偿责任以及承担多大的赔偿份额。在交通肇事犯罪处理方面,对于重大交通事故,交通事故认定结论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肇事者的罪与非罪。由于缺乏交通事故行政复议程序和行政诉讼程序,交通事故认定书出现差错的几率大大增加。权力脱离监督必然会导致腐败和不公正。因此,“一裁定局”的机制为基层交管责任认定人员创造了腐败的条件。
鉴于交通事故认定书存在的问题,法律界呼吁修改相关法律条款,以建立交通事故认定纠错机制。部分地方立法机关已经对此予以重视,如《陕西省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规定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撤销下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错误认定,并责令重新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