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3-30
根据2005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同居与婚姻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调查结果显示,有一部分人选择同居是因为住房紧张和经济困难,占总人数的8.2%。此外,39.2%的人认为婚前同居是必要的,其中男性占5%、女性占49%。还有47%的人认为同居的生活方式给人以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空间,其中高薪阶层占18%。
2008年6月,《时尚健康》杂志进行了一项调查,有5000余人参与其中。调查结果显示,40%的人承认同居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24%的人承认同居是因为内心空虚需要找个伴,只有0%的人是真正为了结婚,这还不包括说谎者。
另外,对同居大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在自我角色评价中,37.6%的人倾向于扮演“性伙伴”角色,29.4%的人倾向于扮演夫妻角色,24.8%的人倾向于扮演“朋友”角色。可以看出,“性”仍然是同居生活的中心问题。
根据非婚同居当事人主观上是否有结婚意愿的标准分类,可以将非婚同居分为有婚意和无婚意的两类。以下是对这两类非婚同居的具体分类:
试婚是通过模拟婚姻生活,以“试一试”双方性格、性生活是否和谐为目的。如果双方感到合适,就会考虑结婚;如果感到不合适,就会选择分手。试婚可以看作是有婚意的同居,但是附带条件。
婚前同居是指当事人已经计划结婚,但由于住房、工作、学习、经济等因素导致结婚登记程序被延期。实际上,婚前同居可以被视为婚姻的前奏或结婚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在等待或准备结婚。与试婚相比,婚前同居的结婚意愿更加确定,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婚前同居”。
事实婚姻是指当事人按照家乡的婚俗举行了婚礼,并且当事人和群众都认为他们是夫妻关系,只是没有履行婚姻登记手续。当需要结婚证书时(如生育孩子),才会去补办婚姻登记手续。这是我国传统意义上的事实婚姻,虽然有所演变,但本质上是一致的。这类同居具有明确的婚姻意愿,但缺乏法定形式要件。
婚姻的替代是指将同居作为婚姻的替代形式,以同居的方式共同生活,但不受婚姻约束。这种形式多数被独身主义者或离异后的恐婚者选择,他们很可能终身不婚或不再婚,因此将同居作为与婚姻平行的生活方式。这类同居者虽然没有婚姻意愿,但自认为处于“婚姻状态”。
固定约会的同居是指双方在没有直接以结婚为目的的情况下,通过双方合意选择同居。他们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彼此需要的基础上,对未来是否会缔结婚姻没有确定的预期,一切顺其自然。这类同居者的心理状况更接近于单身者,只是通过固定的约会和性生活来替代单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