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申请解散公司的前置程序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5-15
在有的时候如果公司出现了运营不当,遭到了大多数股东的反对之后,这个股东有可能会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解散公司,那么一般的内容是如何的?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清算办法》规定的解散情况
根据《清算办法》规定,企业解散有三种情况:企业经营期限届满、企业审批机关批准解散、人民法院判决或仲裁机构裁决终止企业合同(第五条)。
外商投资企业的解散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规定,外商投资企业的解散需要企业审批机关的批准。外商投资企业的解散情况包括:企业发生严重亏损,无力继续经营;合营一方不履行合营企业协议、合同、章程规定的义务,导致企业无法继续经营;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遭受严重损失,无法继续经营;合营企业未达到经营目的,同时无发展前途;合营企业合同、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原因已经出现等五种情况(第九十条)。
股东解散申请的程序
根据上述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只需按照企业章程的规定提出解散申请,审批机关应无条件予以批准。一旦申请获批准,企业应成立清算组,随后进行债权人通知和企业资产清理等程序,最终办理各种企业注销登记事项。实际上,正确的程序应是企业权力机关作出解散决议,然后提出解散申请,审批机关在收到申请后进行审批。然而,一些地方的外商投资企业审批部门要求税务、海关、财政、外汇、公安等部门对企业的清算申请进行预审批,这种做法有些可以理解,比如财政和税务的预审批可能是为了让企业在获得审批前先行办理清缴税款和退还优惠补贴等事宜。然而,有些预审批则毫无意义,令人费解。想象一下,如果解散申请尚未获得审批机关的批准,企业将根据什么进行应在审批后进行的工作呢?显然,这些人为设置的前置程序不仅没有法律依据,而且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