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23
根据《刑法》的规定,高利贷并没有被单独列为一项罪名,而是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来进行规范。然而,如果在放贷过程中存在触犯刑法的行为,相关人员将会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取缔地下钱庄及打击高利贷行为的通知》,民间个人借贷的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但是双方协商的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不含浮动)的4倍。如果利率超过这一标准,就被界定为高利贷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第26条规定:
1. 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要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法院应予支持。
2. 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那么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将被视为无效。借款人要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法院应予支持。
自2015年9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开始生效。根据这一规定,高利贷的标准不再以是否超过年利率24%为界定,而是以是否超过36%为界定。换句话说,只要年利率不超过36%,就不会被认定为高利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