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经过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08
5月1号,海口秀英区长流镇琼华村发生一起执法人员殴打妇女、儿童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当时,执法人员正在对当地的违章建筑进行强制拆除。视频中显示,数十名身穿黑色制服、戴着头盔的男子手持棍棒对坐在地上的妇女和儿童进行殴打,视频中还传来了惨叫声。目前,当地政府已对参与暴力执法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了处分,并进行了治安拘留。
法律解读
1、违章建筑的认定标准和认定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违章建筑是指没有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违反建筑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造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具体的违章建筑认定职能部门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认定某一建筑物是否为违章建筑物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需要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并告知当事人有权利要求听证、委托专业人员参与听证。违章建筑认定作出后,要依法送达当事人,并告知其有权利进行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2、强拆的法律定义和实施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强拆是指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规划许可证或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情况下,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但未能改正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的拆除行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如果不停止建设或逾期不拆除,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对于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且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不搬迁的情况下,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3、对参与暴力执法的处罚
根据被殴打妇女和儿童的伤害程度,参与者可能面临以下罪名的指控:- 根据《刑法》第234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可以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如果致人重伤,可以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可以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 根据《刑法》第397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可以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同样罪名,可以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处以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4、对暴力抗法和暴力执法的评价
暴力抗法是不合法的行为,可能涉嫌妨害公务罪,会受到行政处罚或刑罚的制裁。然而,在海口拆迁打人事件中,执法行为也备受争议。村民坚持认为自己在此居住了十多年,突然被告知房屋是违法建筑,要被赶出去,这涉及到他们基本的居住权利保护。因此,我认为执法行为存在问题,至少是过于粗暴,没有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宣传,没有进行必要的社会风险评估,还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警力,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至于执法过程中发生的殴打事件,尤其是对妇女和儿童的殴打,更加不符合法律规定。即使我们假设执法行为完全正确,村民在执法过程中有对抗行为,执法人员也不应该直接进行殴打,而应该保留证据并报警,由警察依法处理。如果确实构成违法或犯罪行为,应由法院等有司法权力的部门进行处理,而不是由执法人员私自处以“私刑”。这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加剧了矛盾,尤其是被殴打的是妇女和儿童。
5、违章建筑拆除与居民居住权的平衡问题
在海口拆迁事件中,村民在此居住多年,政府拆除房屋后,村民无处可去,居住权无法保障,执法行为给社会和村民造成的负面影响远远超出了原本拆除违法建筑的目的。这背离了执法的正当性原则。行政处罚中有一个基本原则,即比例性原则或禁止处罚过当原则,执法行为应该采取对被处罚人损害最小的方式进行。如果一个执法行为对被执法人造成的损害超过了执法行为的目的,那么这个执法行为就是有问题的,违反了行政处罚的比例原则,需要进行纠正。在这个案件中,村民在此居住多年,且拥有宗地图、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总登记等手续。虽然他们缺乏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当地政府在进行执法前应该权衡违法行为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后果和村民的居住权利,考虑村内宅基地的具体使用情况是否与需要居住的村民相符,以及符合分户情况的村民多少年未获得新批宅基地等实际情况,慎重考虑启动拆除违法建筑的程序。从本案反映出的情况来看,对这些所谓的违法建筑进行直接拆除,不给予任何余地,也不符合法律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