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9-01
婚姻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要求结婚者达到一定的年龄,以具备适合的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能够履行夫妻义务并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尽管我国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结婚的权利能力,但并非所有公民都可以成为《婚姻法》律关系的主体。只有达到法律规定的结婚年龄的人,才享有结婚的权利。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男性不得早于22周岁,女性不得早于20周岁。
1.《婚姻法》规定的婚龄具有普遍适用性,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法律也允许对婚龄作出例外的规定。例如,考虑到我国多民族的特点,《婚姻法》第五十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结合当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变通规定。
2.确定法定婚龄时,一方面要考虑自然因素,即人的身体发育和智力成熟情况,另一方面要考虑社会因素,即政治、经济及人口发展情况。
在我国封建时代,存在早婚的习俗,如唐朝男性十五岁、女性十三岁可以结婚。1950年,《婚姻法》规定的法定婚龄为男性二十岁,女性十八岁。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以及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和接受能力相适应。
从生理角度来看,男女青年的青春发育期标志着性发育趋于成熟,但身体发育尚未完善,一些重要脏器还没有发育好。女性的生殖器官一般在20岁以后才逐渐发育成熟,全身骨质化、牙齿钙化和智齿出齐等需要到23岁以后才能完成,骨骼和高级神经系统要到24岁才发育成熟。男性生殖功能的发育和成熟相对较晚。虽然法定婚育年龄并没有硬性规定,但综合考虑未来父母的工作、学习、健康、经济实力、体力和精力等多种因素,女性在23岁以后结婚,24至29岁生育,男性在25岁以后结婚,26至30岁生育对胎儿最有利,是最佳婚育年龄。因为在这个年龄段,青年男女的体格发育是一生中最好的时期,生殖机能已完全成熟,心理发育也稳定,既能够胜任为人父母的职责,也能确保下一代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