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7-19
2005年3月21日,明-明的母亲因出现先兆流产,入住兴宁市某医院就诊。次日10时40分,明-明出生。不久即出现不良症状,马上被转入医院儿科救治,经医院诊断为:早产低体重儿,吸入性呼吸衰竭。医院对婴儿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治疗措施,但其病情一直未见好转。无奈之下,医院告知婴儿的家属转上级医院救治,但家属不同意。
在医院住院期间,明-明的病情恶化,出现了吸入性肺炎、呼吸衰竭、新生儿黄疸及双目失明、四肢瘫痪等症状并一度危及生命。医院诊断为:1.早产低体重儿。2.吸入性肺炎。3.新生儿硬肿症。4.新生儿黄疸。同年3月28日,明-明出院,并于2006年2月23日由其家属带往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明-明的病情为“早期产儿视网膜病V期”。同时,经广东阳光司法鉴定所鉴定,明-明为一级盲和一级肢残。
明-明的家属怀疑兴宁市某医院滥用药物和违规用氧,导致婴儿双目失明、四肢瘫痪,因此于2007年1月22日向兴宁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赔偿各项损失共计人民币104万元。
兴宁市某医院认为自己已尽救治义务且不存在过错,为何要负赔偿责任?
为了明确此案是否为医疗事故,明-明的父母委托广东省医学会进行鉴定。广东省医学会的鉴定结果表明,明-明的身体损害是由于早产儿多器官发育不健全包括视网膜发育不成熟所致,与医方治疗无关。因此,医院不承担责任。鉴定结果指出,明-明是早产儿,体重极低,同时还患有吸入性肺炎和新生儿黄疸等多种疾病,医院采用的诊疗技术及药物治疗符合《广东省常见病基本诊疗规范》,并履行了氧疗、告知病重、要求转上级医院诊疗等义务。
尽管如此,明-明的父母仍然坚持认为医院滥用药物和违规用氧导致了儿子的双目失明和四肢瘫痪。为了进一步查明真相,兴宁法院于2007年6月6日委托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进行鉴定。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的鉴定结果表明,明-明的早产和视网膜发育不成熟是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和脑瘫的根本原因。长时间高浓度氧吸入只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的外在因素之一,而且无法确定用氧是否是外在因素之一,因为提供的材料中没有氧浓度的监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