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06
根据法律规定,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如果没有委托辩护人并具备以下情形之一,人民法院有义务为其指定辩护人:
(一) 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且没有委托辩护人;
(二) 被告人在开庭审理时是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
(三) 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且没有委托辩护人。
(一) 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经济困难标准;
(二) 本人确无经济来源,其家庭经济状况无法查明;
(三) 本人确无经济来源,其家属经多次劝说仍不愿为其承担辩护律师费用;
(四) 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被告人已委托辩护人;
(五) 具有外国国籍;
(六) 案件有重大社会影响;
(七) 人民法院认为起诉意见和移送的案件证据材料可能影响正确定罪量刑。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1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在开庭前10日内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人。对于未委托辩护人的被告人,应告知其可以委托辩护人或者在必要时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提供辩护。与其他两种辩护方式相比,委托辩护对于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来说具有更大的作用,是实现其辩护权利的主要和重要方式。
与指定辩护相比,委托辩护有以下几个优势:
指定辩护只适用于特定情形,而在刑事案件中的适用范围有限。相比之下,委托辩护的适用范围更广泛。
指定辩护仅存在于案件的审判阶段,刑事诉讼已进入后期。而委托辩护可以在刑事案件进入审查起诉阶段即可进行,介入程度更早。
指定辩护人只能是律师,而委托辩护人可以是律师、人民团体、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员,以及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监护人或亲友。
委托辩护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委托律师或其他公民协助进行辩护。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除了有自行辩护的权利外,还有权委托辩护人帮助其进行辩护。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在案件移送到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之日起即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收到案件材料后3日内应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自诉案件的被告人随时有权委托辩护人。也就是说,一旦自诉案件的被告人知道自己被告发到人民法院,即可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收到自诉案件后3日内应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在开庭审判前10日内,人民法院应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人。对于未委托辩护人的被告人,应告知其可以委托辩护人。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可以自己委托辩护人,也可以由其法定代理人、家属或所在单位为其委托辩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