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05
随着房价的飙升,越来越多的人在婚前需要贷款购房。在离婚案件中,房屋分割成为焦点问题之一。如果仅仅按照房屋产权证书取得时间作为标准,划分房屋为婚前个人财产或婚后夫妻共同财产,可能会导致对一方不公平的情况。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在《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中明确规定了相关问题。
根据最高法新闻发言人孙军工的解释,婚前贷款购买的不动产应归产权登记方所有。对于婚后按揭房屋的增值部分,应考虑配偶一方参与还贷的实际情况,进行公平合理的补偿。对于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应根据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由产权登记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
在现实生活中,为了子女的幸福,父母常常倾尽一生积蓄为子女购房。然而,在子女婚姻破裂时,父母可能面临房产分割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中明确规定了婚后一方父母出资购买不动产且产权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的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孙军工解释说,父母为子女购房往往倾注全部积蓄,一般不会与子女签署书面协议。如果将房屋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将违背父母为子女购房的初衷和意愿,侵害出资购房父母的利益。因此,产权登记在出资购房父母子女名下的房屋,视为父母明确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
对于双方父母共同出资购房的情况,除非另有约定,按份额共有更为符合实际情况。
在一些离婚案件中,夫妻共有的房屋可能被一方擅自出售,另一方要求收回。然而,根据司法解释,如果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出售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而第三人善意购买并办理产权登记手续,法院不会支持另一方主张追回该房屋的请求。
然而,如果夫妻一方擅自处分共同共有的房屋造成另一方损失,离婚时另一方请求赔偿损失,法院应予支持。
对于婚前或婚姻存续期间赠与对方的房屋,之后又反悔的情况,司法解释明确规定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处理。如果赠与方在赠与房产变更登记之前撤销赠与,另一方请求判令继续履行,法院可以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处理。
这样的规定是为了保障赠与方的权益,一般人的房屋赠与必须在房屋变更登记后才能生效,如果没有变动,赠与方有权撤销赠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