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民间借贷口头合同举证责任的分配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22
如果债务人不还钱的话,债权人是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打官司就是打证据,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是需要向人民法院提交必要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那么,民间借贷口头合同举证责任如何分配?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1.债权人的举证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5条规定,在民间借贷合同纠纷中,主张合同关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当事人应承担举证责任。同样地,主张合同关系变更、解除、终止、撤销的一方当事人应对引起合同关系变动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对于合同是否履行发生争议的情况,由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因此,在民间借贷关系发生后,首先需要确认借贷关系的成立和有效性。作为债务人行使债权请求权的原告应当主张合同权利的发生,并对双方之间存在借贷关系以及出借方已将借款提供给借款人负有举证责任。在民间借贷案件中,借据是最常见的诉讼证据,它实际上就是借款协议,既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又能够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即使有些借据记载的内容不完整,只要借款的主体和数额是明确的,就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并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根据《证据规则》第2条第2款规定,如果原告未能完成举证义务,应承担对自己不利的后果。
2.债务人的抗辩
在实践中,债务人对债权人的诉讼请求可能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抗辩:- 债务人对债权人提供的证据的合法性和客观性提出抗辩,此时债务人应当提供针对债权人所提交的证据的反驳证据;- 债务人主张债权人的权利受到妨害或制约,或者已经消灭,其应该就权利受到妨害、制约或权利消灭的法律事由负有举证责任;- 债务人提供证据证明债权人所主张的双方存有债权债务关系的事实并不存在。对于债权人的抗辩,债权人可以通过补充证据来加以证明。如果债务人没有上述主张,则债权人不再承担其他举证责任。
二、民间借贷是否能口头约定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97条规定,公民之间的民间借贷合同为不要式合同,当事人可以采取书面形式,也可以采取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借款关系的双方均为自然人,且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多是亲戚、朋友、同事或同学等关系,借贷形式表现出简单和随意性。一旦发生纠纷,借贷双方都很难提供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因此,在审理民间借贷案件时,举证责任的分配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