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7-19
公司解散是指公司根据章程或法律规定的解散事由停止业务活动,并最终失去法律人格的法律行为。公司解散可以分为自行解散和强制解散两种情况。
自行解散是指根据公司章程或股东决议而解散,与外部因素无关,完全取决于股东的意愿,由股东自由决定。
强制解散是指由于政府行为或法院判决而导致的解散。
根据公司法规定,以下情况之一可以解散公司:
公司章程是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时全体股东制定的,股份有限公司则由发起人制定并经创立大会通过。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及公司高级管理人员都具有约束力。因此,当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其他解散事由出现时,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可以决议解散公司。当然,股东也可以通过修改公司章程来维持公司的存在。
股东会或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有权决定解散公司。
这种解散属于行政强制解散,即在公司经营活动中,严重违反了工商、税收、劳动、市场、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公司行为进行规制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相关主管部门可以取缔公司的主体资格。
如果公司的经营管理出现严重困难,继续存在将给股东带来重大损失,并且通过其他途径无法解决,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超过10%的股东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公司解散开始后,除非是因为破产事由,董事会应立即公告通知股东,并专函通知记名股股东。如果是因为破产事由而解散,法院将公告破产事项。
除非是因为破产事由,解散登记的程序与自愿解散相同。如果是因为破产事由而解散,法院将根据职权进行破产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