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该案看日常生活经验法则的适用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主体 > 债权人法律知识

从该案看日常生活经验法则的适用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2-23

 
362475

案例背景

河南省虞城县人民法院法官程安营同志在2009年11月6日和12日,分别在河南法院网和中国法院网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从该案看日常生活经验法则的适用》的文章。文章中描述了一个案例,涉及债务人李某之父向张某借款10万元的情况。后来,债权人张某找到李某商量,李某同意代父还款,并分两次分别还款0.95万元和4万元。在李某最后一次代父还款时,张某为李某出具了一份证明条,证明李某之父欠张某的款项已全部还清。

程安营同志的观点

程安营同志在文章中分析了该案,并给出了支持债权人张某的诉讼请求的理由:

  1. 根据父债子还的法律分析,父与子是两个独立的民事主体,都有资格独立地进行民事活动和承担责任。尽管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儿子愿意替父偿还债务,这种做法作为一种优良传统,应当得到法律的支持。
  2. 根据债务转移的理论分析,未经债权人同意的债务转移对债权人没有法律效力,因此本案不属于债务转移的情况。
  3. 在债务转移不能成立的情况下,可以得出结论:在李某自愿代父还款的情况下,原被告双方形成了一个新的债权债务关系。
  4. 根据《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4条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对双方的证据进行分析后,支持债权人张某的主张。根据法律事实,李某替父偿还了0.95万元后,为张某写了两张4万元的欠条,承诺李某替父再偿还8万元的债务。之后,李某又替父偿还了4万元,张某撕掉了其中一张欠条,并为李某出具了一份证明李某之父欠张某的款项已全部还清的证明条。

对程安营同志观点的分析

首先,程安营同志认为儿子自愿替父偿还债务的做法是一种优良传统,应当得到法律的支持。虽然我们不讨论这种做法是否是优良传统,但是程安营同志认为法律应当支持这种做法的观点并不明确。如果仅仅指儿子自愿替父偿还债务的行为是法律所允许的,这可以从民法理论中理解,因为法律规定了禁止的行为,其他行为都是允许的。然而,如果把子替父偿债理解为古代法律思想中的“父债子还”,即儿子有义务替父偿还债务,目前还没有找到支持这种观点的法律规定。

其次,程安营同志列举了债务转移的条件,并得出了未经债权人同意的债务转移对债权人没有法律效力的结论。然而,根据程文中的案例,债权人是原告张某,原债务人应该是李某之父,而新债务人应该是李某。根据债务转移的条件来看,明显缺少了条件2,即原债务人与新债务人没有达成债务转移的协议。不清楚程安营同志为什么认为还缺少条件4,即债权人不同意。如果债权人张某不同意将债务转移给李某,为什么会去找李某要求偿还债务,与李某达成替父还债的协议,并最终起诉李某?无论是缺少哪个条件,都无法成立债务转移。因此,程安营同志得出债务转移没有成立的结论是正确的。

债的主体热门知识

  1. 民事债务案件进入个人征信吗
  2. 个人无法偿还债务会影响子女吗
  3. 银行债务可以个人背债吗
  4. 怎样行使撤销权,相关的规定是怎样的
  5. 催收公告能做证据吗
  6. 欠债还不起自杀债权人是否有责任
  7. 借款人在p2p网贷平台有借款上限吗
债的主体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非法经营罪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担保
  4.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5. 债务人不按约定使用借款引起的纠纷
  6. 借款因无书面合同(欠条)引起的纠纷
  7. 金融借款纠纷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民间借贷还款协议书范本
  2. 公司还款协议书范本
  3. 房地产抵押合同范本
  4. 担保借条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