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5-03-22
继承权公证不需要彩礼,只需支付一定的公证费用。
继承权主体是指享有和行使继承权的主体。根据《继承法》的规定,继承权主体可以通过法律直接规定明确,或者通过合法有效的遗嘱指定,也可以通过被继承人与他人签订的遗赠扶养协议指定。具体分为以下三类:
1. 法定继承人: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根据《继承法》第10条的规定,遗产按照以下顺序继承: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只有在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情况下,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2. 遗嘱指定的继承人:根据《继承法》第16条的规定,公民可以通过遗嘱指定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多人继承,也可以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继承。
3. 遗赠扶养协议指定的继承人:根据《继承法》第31条的规定,公民可以与扶养人或集体所有制组织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根据协议,扶养人或集体所有制组织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并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此外,根据《继承法》第28条的规定,在遗产分割时,应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出生时是死体,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在遗产继承纠纷中,首先需要确定继承权主体,即具有遗产继承资格的人。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遗产应按照法定继承的方式分割。而确定法定继承相关亲属关系的方法是根据《婚姻法》规定的亲属关系间的权利义务来确定是否具有继承资格。
继承权的放弃和丧失都会导致不发生继承遗产的结果,但两者有明显的法律区别。
(一)放弃继承权是指继承人自愿放弃无偿获得被继承人合法遗产的权利。这种行为是继承人自身内心意愿的真实表示,丧失继承权是继承人根据《继承法》第七条规定的行为之一,经人民法院认定并作出判决剥夺继承权。这种剥夺是依法强制执行的,不受被剥夺人意愿的影响。
(二)放弃继承权必须在继承开始之后、遗产处理之前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其他继承人表示,其效力可以追溯到继承开始的时间。而丧失继承权可以发生在继承开始之后,也可以发生在继承开始之前。丧失继承权的表示方法是以人民法院判决书的形式。
(三)放弃继承权是继承人放弃自己继承的一种权利,只要继承人真心放弃即可,没有其他限制。而丧失继承权是依法剥夺继承人的继承权,这种剥夺必须符合《继承法》第七条的严格法定限制,不能使继承人丧失继承权。
(四)放弃继承权的声明可以在遗产处理前或诉讼过程中撤回,但需经人民法院根据提出的理由作出决定。而一旦人民法院作出丧失继承权的判决,则无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