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纠纷解决方式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赔偿 > 医疗事故赔偿标准法律知识

医疗事故纠纷解决方式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5-03-11

 
359636

概念解读

医疗事故纠纷的解决可以通过协商、调解和诉讼三种方式进行。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选择最有利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不能通过协商私了,私了是无效的。卫生行政部门对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处理是依照职权进行的,当事人无权私了。只有医疗事故争议和其民事责任争议可以协商解决。

第一步:协商

根据规定,医患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和其民事责任争议。根据实践,医患双方协商解决赔偿问题有三种情形:(1)不经鉴定,按双方认同的医疗事故等级和各方责任,商定赔偿数额和方式。(2)按双方共同委托鉴定的鉴定结论,确定赔偿。(3)医疗事故的构成问题经行政处理,医患双方认同卫生行政部门的判定或其审核心的鉴定结论,并据此推行协商达成赔偿协议。当事人私了,即医患双方经协商达成协议,解决医疗事故,应当以自愿、平等、合法为原则,一方不得干涉他方的意思自由,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如果双方一致,应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包含双方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原因,双方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和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并由双方签名。私了协议书没有强制执行力。如果一方不履行,对方无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只能提起诉讼。但是,一方履行后反悔,可以主张协议违法无效或撤销,并向法院起诉。需要注意的是,医患双方不仅可以私了医疗事故争议和赔偿问题,还可以私了其他医患纠纷的民事责任。

第二步:调解

已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的请求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调解时,应遵循当事人自愿原则,并根据相关规定计算赔偿数额。经调解,如果双方当事人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应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履行;如果调解不成或者经调解达成协议后一方反悔,卫生行政部门不再调解。

第三步:诉讼

协商后,如果一方不履行,或者经调解后一方不履行,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患者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法院在受理诉讼请求后,会根据提供的证据进行审判。注:关于诉讼的具体流程可以参考法律攻略中的相关知识。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根据该条例第四十六条,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根据该条例第四十七条,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时,应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包含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根据该条例第四十八条,已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的请求,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调解时,应遵循当事人双方自愿原则,并根据本条例的规定计算赔偿数额。经调解,如果双方当事人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应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应履行;如果调解不成或者经调解达成协议后一方反悔,卫生行政部门不再调解。

解决流程

延伸阅读
  1. 医疗纠纷赔偿协议书范本
  2. 医疗过失鉴定
  3. 医疗事故强制责任险理赔时效及流程(《侵权责任法》失效日期为2020年12月31日)
  4. 医疗纠纷协商解决的法律问题及注意事项
  5. 医疗事故的处理方式

医疗事故赔偿热门知识

  1. 医疗纠纷调解的注意事项
  2. 医疗事故纠纷的解决途径
  3. 医疗事故赔偿计算细则
  4. 医患纠纷的处理与解决
  5. 医疗事故:寻求法律救济的途径
  6. 医疗事故调解的方式
  7. 医疗事故纠纷解决方式
医疗事故赔偿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