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3 更新时间:2024-12-25
劳动争议仲裁不同于人民法院,可以不依多级多审的程序来保证它的公正性。它特定为某一专业领域,由专业人员充任仲裁员,可以根据案情的复杂程序较灵活地确定处理程序,力争程序简便,为当事人节省时间和费用,以适应劳动争议的特点,满足其及时处理的要求。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为保证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解决纠纷的过程中不涉及其他问题,不泄漏企业经营保密的内容,保持当事人之间的和谐气氛和关系,劳动争议仲裁一般不使用当庭裁决。
法律咨询:本人与公司的劳动争议经仲裁庭判决:公司支付本人30000万元.但公司却只支付本人26000元,公司理由是:赔偿金要纳税,公司替本人纳税了.
我是在广州的公司,请问公司这样做合理吗?为什么?
手心律师网律师解答:公司的做法是违法的。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 157号)
一明确规定“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以广州地区的工资收入水平而言。30000元的经济补偿或赔偿金,显然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是免征个人所得税的。
建议依据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相关法律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6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根据上述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有4条途径解决其争议:
(1)协商程序。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在发生劳动争议后,应当首先协商,找出解决争议的方法。
(2)调解程序。这里的调解程序是指企业调解委员会对本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的调解。调解程序并非是法律规定的必经程序,然而对于解决劳动争议却起着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希望仍在原单位工作的职工,通过调解解决劳动争议当属首选步骤。
(3)仲裁程序。当事人从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6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诉书之日起7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当自组成仲裁庭之日起60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报仲裁委员会批准,可以适当延期,但是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
(4)诉讼程序。当事人如对仲裁决定不服,可以自收到仲裁决定书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受理和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审限为6个月,特别复杂的案件经审判委员会批准可以延长。当事人对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不服,可以再提起上诉,二审判决是生效的判决,当事人必须执行。
编辑推荐:
警惕:拖欠工资七大骗局
警惕:拖欠工资七大骗局申请应当提交哪些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