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8-12
杨某与张某为多年的朋友,经常在建筑工程业务方面有往来。2010年7月,张某向杨某借款20万元,称急需资金用于一项河道工程,并承诺将一部分工程交给杨某承接。杨某相信了张某的承诺,并答应帮助他借钱。
2010年8月19日,杨某设法向朋友借了20万元现金给了张某。作为感谢,张某当即给杨某出具了一份借条,承诺在2010年12月之前归还上述借款,并按每月10000元的利息计算逾期利息。
然而,届期,张某未按约定时间还款。尽管杨某多次催告,但没有结果。因此,2011年2月,杨某将张某起诉至法院,要求返还借款20万元,并支付2万元的利息。在张某未出庭的情况下,法院判决张某在判决生效后的十日内归还借款20万元,但不支持2万元的利息要求。法院决定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支付利息,计算至判决生效日止。
根据法律规定,杨某与张某之间的民间借贷法律关系是合法成立并生效的。由于张某未按约定履行还款义务,明显构成违约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包括继续履行等。
尽管张某承诺逾期还款时按每月10000元的利息计算,但这一约定明显违反了法律规定,即利息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因此,该约定无法得到法律支持。
1991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过此限度的利息部分将不受法律保护。这一规定在本案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法院做出了不支持利息要求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