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章建筑可以强拆吗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12-29
违章建筑的法律认定与界定
违章建筑的概念起源和法律界定
违章建筑一词最早出现在1980年的《批准中央气象局关于保护气象台站观测环境的通知》中,从1984年的《城市规划条例》开始,该词开始在国务院的行政法规中出现。在我国的行政法律体系中,对于违章建筑的概念并未作出明确的界定。然而,基于行政效率等方面的考虑,我国的土地、房屋、规划、建设、市政、环保、防洪、消防、公路、铁路、航空、港口、防震减灾、文物、园林、水等相关政府主管部门从不同的角度对违章建筑做出了不同的界定规则。这些规则的杂乱无序常常导致一般违章和严重违法之间的法律边界模糊,成为行政机关背离依法行政原则、超越职权甚至滥用职权的行政行为的基础依据。根据《物权法》第5条的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即物权法定原则。对于物权的否定,应当依法进行一般原则的法定。因此,目前对于违章建筑的界定仍属于法律保留事项。
违章建筑的界定与分类
在拆迁征收领域,违章建筑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虽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未按照批准的范围和内容进行施工的建筑物;2. 自建房,即在现有房屋的周围、院落、屋顶、阳台等地自行搭建的建筑物;3. 未经批准在集体土地上新建、修建和扩建的建筑物、构筑物,且该集体土地使用权是通过农民私自转让取得的;4. 占有国有土地和在农村非法占有集体土地新建、修建和扩建的建筑物、构筑物;5. 未经批准在过道、马路边、公共绿地、人行道等地搭建的固定亭棚、房屋等;6. 在拆迁征收范围确定后进行的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构筑物。
违章建筑的处理程序
当违章建筑被查报时,违章建筑查报人员应立即向主管建筑机关报告,并执行主管建筑机关指定的处理事项。如果主管建筑机关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违章建筑情况,应立即命令停工。违章建筑查报和拆除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应佩戴由直辖市、县(市)政府核发的识别证,并携带拆除文件。直辖市、县(市)的主管建筑机关在接到违章建筑查报人员的报告后,应在五日内进行勘查。如果认定需要拆除,应立即进行拆除。如果认定尚未达到拆除条件,应通知违建人在收到通知后三十日内按照建筑法第三十条的规定补办申请执照。如果违建人的申请不符合规定或逾期未补办申领执照手续,直辖市、县(市)的主管建筑机关应当进行拆除。引用法条:[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城市规划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五条[5]《批准中央气象局关于保护气象台站观测环境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