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8-15
融资租赁合同由买卖合同和租赁合同两个合同构成,涉及出卖人、出租人(买受人)及承租人三方当事人。在实践中,融资租赁交易通常经历以下复杂过程:
买卖合同和租赁合同作为融资租赁合同的构成部分,并非完全独立存在,二者常常在效力上相互交错。以下是这种效力交错的主要表现:
买卖合同与租赁合同的效力互不影响,并未突破合同的相对性原则。这是因为买卖合同和租赁合同的效力是基于各方当事人之间的约定产生的。租赁合同中的承租人之所以能够向买卖合同中的出卖人主张标的物交付,是因为买卖合同中约定了这样的条款,承租人基于该项约定享有从出卖人处受领标的物的权利。因此,承租人在特定情况下对出卖人主张赔偿损失的权利,或者买卖合同中与承租人有关的条款的变更,都是基于各方当事人之间的约定产生的。
日本的一项判决认为,除非特别情况,一个合同的有效性对另一个合同的成立和生效没有影响。该立场已为其他判决所接受,形成判例法原则。然而,有学者对该判决提出批评,认为在融资租赁交易中,买卖合同与租赁合同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当租赁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被解除时,在标的物交付之前,买卖合同应可解除或自动失效;在标的物交付后,买卖合同不受影响。买卖合同的不成立、无效或解除,应导致租赁合同的解除或自动失效。这一观点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合同法对融资租赁合同效力的规定并不明确,主要考虑到融资租赁交易是实践的产物,不是法律的创新。融资租赁交易是一种仍在发展变化的交易形式,法律应尊重并反映这一客观现实,预留一定的法律空间,而不作出强行性的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彼此间的约定来实现两个合同的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