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9-17
8月7日,江苏省海安县法院在一起工伤待遇纠纷案中,对于企业在职工发生工伤事故后才向劳动保障部门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情况,作出了否定回答。法院认为,已发生的工伤事故不能作为危险投保,劳动保障部门不应为此发放保险待遇。
今年38岁的吕某是一名女职工,2004年10月16日进入海安县某化纤公司工作。2005年8月28日,吕某在工作过程中不慎受伤,被诊断为左手中环指切割伤、伸肌腱断裂。工伤发生后,吕某得到了海安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伤认定,伤残等级被评定为十级。然而,在工伤事故发生前,化纤公司并未为吕某申报工伤保险,也未缴纳工伤保险费。
海安县法院认为,工伤保险属于社会保险的一种,具有强制性、互济性和普遍性的特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而职工个人不需要缴纳。在本案中,化纤公司未能在吕某发生工伤事故前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因此与社会保险机构未能建立工伤保险关系。尽管劳动保障部门收取了化纤公司补交的8月份保险费,但这并不能视为对已发生事故的保险追认,因此吕某应享有的工伤保险待遇应由化纤公司支付。
此外,化纤公司还未按照法律规定向吕某支付工资福利待遇,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因此,仲裁委员会在裁决中解除了化纤公司与吕某的劳动合同关系,并判令化纤公司支付吕某工资、经济补偿金、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劳动能力鉴定费等。
本案涉及社会保险的效力范围问题。社会保险是一种通过立法筹集基金,为劳动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社会制度。与商业保险不同,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互济性和普遍性等特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而劳动者个人不需要缴纳。在本案中,化纤公司在吕某发生工伤事故前未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因此与社会保险机构未能建立工伤保险关系。尽管劳动保障部门收取了化纤公司补交的保险费,但这并不能视为对已发生事故的保险追认。因此,化纤公司应承担吕某的工伤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