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8-22
买卖合同中,按时付款和保证产品质量是双方当事人各自最主要的义务。在发生纠纷时,付款方通常存在逾期付款问题,而产品方则存在逾期交付或瑕疵交付问题。
针对产品质量问题,往往存在一种情况,即买受人在收货时未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并出具了验收证明。然而,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买受人主张违约责任时,出卖人常以买受人的签收证明作为抗辩。合同法对产品质量问题规定了验收制度。一般来说,出卖人交付产品后,就失去了对产品的控制权,因此,出受人对产品质量的担保仅限于交付日期。但是,如果产品有保质期,应按照保质期规定执行。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技术和经验等原因,有时即使出卖人在接受产品时进行了检验,也无法发现产品质量的瑕疵。因此,仅凭买受人签收合格并不意味着产品质量合格,这显然不公平。为了平衡各方利益,合同法规定了一个合理期限。由于合理期限难以确定,因此规定了最长不超过2年的期限。在这个期限内,买受人未提出质量异议,则视为质量合格。所谓的“视为”是法律直接作出的认定,不允许推翻。
需要注意的是,“视为”和“推定”的区别在于,法律上规定“推定”的认定可以通过相反的证据加以推翻,因此还有救济途径。而“视为”则不行,法律直接作出认定,不允许任何人通过任何证据来推翻。因此,“视为”这个概念非常特殊,一经“视为”,就没有救济途径。另外,我们可以看到,“视为”这个概念是基于事实的认定,其前提条件必定是确定无疑的事实。
对于出卖人采取欺诈行为的情况,法律不保护其上述利益,买受人对产品质量异议不受上述期限的限制。
逾期付款是指付款人未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付款。对于约定了付款期限的情况,相关纠纷处理并不困难。然而,对于未预定确定付款期限的情况,可能会有一些麻烦。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如果没有约定支付时间或约定不明确,且根据交易习惯等仍然无法确定,买受人应在收到标的物或提取标的物单证的同时支付款项。关于这种情况,学术界对诉讼时效的计算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如果买受人在接受货物后出具了欠条,则从出具欠条之日起开始计算时效。另一种观点认为,对于没有约定付款期限的情况,买受人可以随时主张付款,因此应从第一次主张付款之日起计算时效。
对于逾期付款违约金的计算,如果没有约定,可以参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