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购房合同中常见的欺诈行为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效力 > 可变更、撤销合同法律知识

揭秘购房合同中常见的欺诈行为

点击数:51 更新时间:2024-06-09

 
339940

购房合同欺诈行为及法律依据

一、购房合同主体进行欺诈的行为

购房合同主体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不知情或者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二、虚假的宣传行为

购房合同主体通过虚假的宣传手段,对房屋的性能、设施、配套等信息进行误导,使购房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合同。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三、虚假的价格欺诈行为

购房合同主体故意提供虚假的房屋价格信息,使购房方在不知情或者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合同。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四、虚假的质量欺诈行为

购房合同主体故意隐瞒或虚构房屋的质量问题,使购房方在不知情或者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合同。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五、虚假的商品标识欺诈行为

购房合同主体故意伪造或者篡改房屋的商品标识,使购房方在不知情或者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合同。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六、其他类型的欺诈行为

购房合同主体以其他欺诈手段使购房方在不知情或者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合同,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法律依据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延伸阅读
  1. 商品房贷款担保费怎么退
  2. 中介公司欺诈手段及对策
  3. 合同欺诈的构要条件
  4. 股权众筹的法律风险
  5. 买卖合同中欺诈行为的防范措施

合同效力热门知识

  1. 合同无效如何返还财产
  2. 股权转让纠纷中阴阳合同的认定
  3. 房地产买卖合同的生效时间
  4. 应采用书面合同而未采用有什么法律后果
  5. 合同方不承认签约人已授权的处理方式
  6. 撤销权的效力除斥期间
  7. 合同的定义和法律保护
合同效力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