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12-07
违约损害赔偿是指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时,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根据法律规定,违约损害赔偿遵循以下原则:
完全赔偿原则是指违约一方应当对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进行全额赔偿,包括直接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直接损失指违约造成的财产减损灭失和费用支出,而可得利益损失是指因违约而无法获得的合同履行后可能获得的利益。
合理预见原则要求违约一方在订立合同时应当预见到或者应当合理预见到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赔偿金额不得超过违约一方在合同订立时可以合理预见到的损失。
减轻损害原则是指受损害方在尽力减轻损失的情况下,违约一方应当对实际发生的损失承担责任。受损害方有责任采取合理措施减少损失,违约一方应当承担剩余的损失。
损益相抵原则是指在计算赔偿金额时,应当综合考虑违约一方因违约所遭受的损失和因违约所获得的利益。如果违约一方因违约而获得了利益,应当从赔偿金额中扣除相应的利益。
责任相抵原则是指当事人双方都存在违约行为时,应当相互承担各自的损失责任。如果双方都存在违约行为,应当根据各自的违约情况来确定赔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的规定: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