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离婚损害赔偿规定的深入解析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婚姻法规 > 婚姻法解读法律知识

对离婚损害赔偿规定的深入解析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4-06-11

 
337988

婚姻法修正与离婚损害赔偿的理解和适用

一、权利请求主体

根据《婚姻法》规定,无过错方有权请求离婚损害赔偿,即原告或被告都有可能提出请求。然而,适用《婚姻法》时,必须限定在合法婚姻关系中,不包括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同居关系以及办理了登记的重婚关系中的无过错方和受害方。事实婚姻和补办登记的无过错方可以提出赔偿请求,其他第三者、二奶、当事人近亲属等不得请求赔偿。对于民政协议离婚者,如果明确表示另诉解决离婚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应当受理,未提及赔偿请求的不予支持。

二、提出请求的时间

无过错方在离婚案件中提出赔偿请求的时间受到法律保护。根据《解释》(一)的规定,如果无过错方作为原告,赔偿请求应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至少在法庭辩论之前提出也应有效。法院有责任告知离婚当事人《婚姻法》第46条的规定和请求权利,并在受理离婚案件后书面告知当事人。如果原告知晓权利但在离婚诉讼中不提出请求,则视为放弃权利,不能再以46条为由提出赔偿请求。无过错方作为被告,可以在离婚后1年内单独提出赔偿请求,起算日为离婚生效的次日。被告同意离婚但未提出赔偿请求或提出赔偿请求未获支持的情况下,不享有1年内单独提起的权利。如果被告在一审时未提出但在二审时提出,应进行调解,如调解不成,可在1年内另行起诉。对于民政协议离婚的当事人,也应在办理离婚登记后1年内起诉。

三、赔偿义务主体

根据《解释》(一)规定,无过错方的配偶是离婚损害赔偿的赔偿主体。因此,重婚的另一方、同居的第三者、实施虐待、遗弃的其他家庭成员都不是赔偿主体,不负赔偿责任。对于第三者承担赔偿责任的观点和原配状告第三者赔偿的情况,都与《婚姻法》立法本意不符,不应支持。

四、赔偿的客观要件

根据《婚姻法》第46条,离婚损害赔偿适用于重婚、同居、家庭暴力、虐待和遗弃四种情形。在这四种情形中,重婚、虐待和遗弃相对容易理解和掌握,但同居和家庭暴力因现象的普遍性和社会认识的差异容易产生偏差。因此,《解释》(一)对同居和家庭暴力作了具体解释。

关于家庭暴力,根据《解释》(一)的解释,指的是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殴打是最常见的暴力手段,但殴打并不都构成暴力或以暴力论处,需要考虑行为的量和质。此外,家庭暴力中的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手段是指除了捆绑之外的关锁、拘禁、监视、协迫等方法限制他人自由活动的行为。在确认和适用家庭暴力时,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避免扩大适用范围。

关于同居,根据《婚姻法》第46条的规定,同居是指在婚姻关系之外的男女共同生活,但《解释》(一)没有对同居的定义和范围进行具体规定。因此,对于同居行为的确认和适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关于同居的解释与认定

一、同居的定义与区分

根据《解释》(一)第二条的规定,同居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在不以夫妻名义的情况下,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为了正确理解和适用该条款,我们需要将同居与重婚和偶发性婚外性行为进行区分。不能将重婚视为同居,也不能将偶发性婚外性行为视为同居。同居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持续性和稳定性上。持续性指的是时间长久,稳定性指的是对象固定。然而,对于持续性的时间要求,我们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年半载是否算作持续?三五几天是否算作持续?居住一段时间后停止,再次开始算不算持续?这些问题给我们留下了一些空白,也为适法带来了一些不平等的空间。

二、同居的时间要求

我认为,对于同居的持续性认定应该有一个时间要求。可以以一个月为起点进行认定。

三、同居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认定

同居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认定应该包括同居行为的持续。如果没有固定的对象,而是存在着不断变换的同居对象,这种类似于"走马灯"式的同居行为应该被视为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

四、同居的空间与内容要求

同居不应该区分空间。无论是同家同室,还是同床共枕,只要存在"共同居住"的情况,就足以使人产生双方关系不正常的合理怀疑,从而确定为同居。然而,对于现代城市生活中的"合租"行为,我们需要进行区别对待。此外,同居的内容是否要求也需要考虑。是否以"性"为判断标准,"素居"是否算作同居,都需要进一步明确。现代社会的家庭外延不断扩大,存在许多复杂的关系,如歪表妹、歪小姨妹、歪干兄妹等,他们共同生活的关系是"晕居"还是"素居",也需要我们进行准确判断。

五、离婚案件中的赔偿请求与诉的关系

离婚案件中的损害赔偿请求是《婚姻法》修正后的重要内容。在审判实践中,有时被告提出赔偿请求被认为是反诉,要求被告支付反诉费。然而,我认为离婚案件中的赔偿请求并不属于反诉。原因如下:

  1. 反诉一般只存在于请求之诉中,而不适用于确认之诉和形成权之诉。赔偿属于请求之诉,离婚属于确认之诉,它们属于不同的诉讼类型。
  2. 本诉与反诉在法律上的牵连性表现在建立在同一法律关系之上。赔偿与离婚并不属于同一法律关系。
  3. 本诉与反诉在事实上的牵连表现为虽然不是同一法律关系,但存在利害关系,其内容是相同或类似的。而离婚和损害赔偿请求的内容既不相同,也不类似。
  4. 反诉的目的在于抵销本诉的请求,而赔偿请求并不具有抵销、吞并离婚请求的作用。
  5. 离婚诉讼属于复合诉讼。赔偿请求与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经济帮助等一样,属于一并解决的范畴。

因此,根据以上理由,离婚案件中不存在反诉的情况。正确理解离婚案件中赔偿请求与诉的关系,有助于正确适用法律,全面保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1. 女方提出的离婚要赔偿吗
  2. 离婚赔偿是否要一次性支付
  3. 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定条件及申请程序
  4. 因丈夫婚外恋诉离婚,妻子能否请求损害赔偿
  5. 婚内出轨可以判几年

婚姻法规热门知识

  1. 未婚先孕的法律问题及处理方法
  2. 解除婚约后应是否需要退还彩礼钱
  3. 婚姻介绍是不是属于居间合同
  4. 血亲的计算方法都有哪些
  5. 最高法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解释(三)
  6. 办婚礼不领证是骗婚吗
  7. 侵害公民婚姻自主权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婚姻法规知识导航

结婚流程解决方案

  1.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2. 军人无重大过错时的离婚
  3. 夫妻一方重婚的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
  4. 一方虐待家庭成员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5. 一方实施家庭暴力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6. 一方与他人同居的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
  7. 一方遗弃家庭成员的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

婚姻家庭合同下载

  1. 离婚损害赔偿起诉状范本
  2. 销售人员保密协议范本
  3. 股份赠与协议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