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3-01
从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情况来看,被害人参与刑事诉讼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被害人获得经济赔偿的权利得不到法律保障。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诉讼权利和获得经济赔偿的权利。
一是诉讼权利。被害人作为诉讼当事人,享有一系列的诉讼权利,包括控告权、诉讼参与权、对处理决定的申请复议权等。
二是获得经济赔偿的权利。根据《刑法》第36条规定,犯罪行为导致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除了给予犯罪分子刑事处罚外,还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以解决被害人的经济赔偿问题。
在被害人的权利中,诉讼权利是被害人的程序性权利,而获得经济赔偿的权利则是被害人的实体性权利。
被害人获得经济赔偿的权利难以实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司法机关的思想认识以外,被告人缺乏赔偿能力是一个重要原因。在大多数侵犯人身和财产的犯罪中,犯罪行为人一般处于社会底层,缺乏赔偿能力。犯罪所得的赃物往往在短时间内消耗殆尽,导致绝大多数案件无法追回赃款。因此,被害人除了获得心理满足外,在经济上往往一无所获。
解决被害人经济赔偿问题的一个有效举措是将积极退赃或赔偿经济损失作为被告人认罪态度较好的表现,在量刑时予以从轻处罚。然而,通过鼓励被告人履行民事赔偿责任的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被害人的经济赔偿问题,因为被告人的赔偿能力有限。因此,应建立国家刑事补偿制度,通过国家补偿来解决被害人的经济困难。
被害人的经济损失是犯罪人造成的,应由被害人赔偿。然而,在被告人缺乏赔偿能力的情况下,国家刑事补偿制度应当予以实施。建立国家刑事补偿制度的理论根据可以是国家责任说或社会福利说。我个人倾向于国家责任说,即国家对其国民负有防止犯罪发生的责任,因此应对被害人的经济损失进行适当补偿。
国家刑事补偿制度与被告人民事赔偿责任是不同的概念。国家刑事补偿是一种补充,只有在被告人缺乏赔偿能力的情况下才能实施。国家刑事补偿与冤狱的国家赔偿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虽然我国财力有限,但在国家财力范围内给予被害人一定的经济补偿是亲民、惠民之举。通过国家刑事补偿,满足被害人的经济诉求,可以减少申诉上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建立国家刑事补偿制度是国家财政的正当用途。
我期望国家刑事补偿制度能够早日建立,可以通过试点方式筹措资金,并在条件具备时制定《国家刑事补偿法》,正式建立国家补偿制度。
据《法制日报》报道,江西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孙谦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建议制定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法的议案。孙谦指出,被害人上访的比例逐年上升,大约有80%以上的被害人无法获得赔偿。因此,他认为国家有必要对这些人实行国家补偿,以改善被害人的生存条件,减少申诉上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