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4-12-21
2002年3月,仁寿县发生了一起刑事案件,刘水松殴打张中致轻伤。公安机关随后将刘水松拘留,并向检察院提请对其逮捕。然而,检察院认为刘的犯罪情节轻微,拒绝了逮捕的申请。于是,公安机关释放了刘,但并未撤销案件或改变其他强制措施。张中以检察机关不批捕为依据提起自诉,要求法院追究刘水松的刑事责任。法院受理了这个自诉案件。然而,在法院的说服下,张中撤回了起诉。
四川洪运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彭勇表示,根据现代司法理念,在定罪判决之前,减少对犯罪嫌疑人的羁押是刑事司法改革的趋势。一些西方国家在审判之前对犯罪嫌疑人不实行羁押高达90%以上。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中,适当地使用不逮捕措施对于防止超期羁押和保护人权具有现实意义。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逮捕只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不是追究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因此,即使检察院不批准逮捕,也不应该因此而释放被告人。在这种情况下,公安司法机关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解决问题。一方面,如果认为犯罪嫌疑人必须追究刑事责任,可以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其他强制措施,然后依法提出起诉意见。另一方面,如果犯罪情节轻微或不构成犯罪,应当撤销案件。同时,作为受害人,如果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没有明确不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前提下,不应该提起刑事自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70条规定,自诉案件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以及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在本案中,张中指控的犯罪属于第三类自诉案件。在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的情况下,公安机关同样可以采取将刑事拘留变更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方式,然后依法向检察机关提出起诉意见。因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张中以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为依据向法院提起自诉不符合法院受理自诉案件的条件。根据相关规定,法院正确地说服张中撤回起诉。
以上为本报记者周渔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