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1-08
代位诉讼制度的设立旨在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当债务人不履行对次债务人的债权时,债权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根据一般的诉权理论,只有争议的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才能行使诉权,即案件的直接利害关系人。根据债的相对性原则,债权债务只存在于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不能对次债务人主张权利,次债务人也不能对当事人主张该债权。
尽管代位权似乎缺乏理论依据,但如果仅仅遵循一般的诉权理论和传统的债的相对性理念,将不利于保护权利人的利益。实际上,非直接利害关系人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为他人的利益提起诉讼,例如遗产管理人和破产清算人可以提起诉讼,死者的近亲属可以为保护死者的名誉权提起诉讼。因此,在债务人不履行其债权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情况下,如果不允许债权人代位诉讼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不仅会纵容债务人的恶意行为,使债权人的利益无法得到保护,而且还可能对市场经济秩序和商业道德产生不良影响。
债权人代位权是债权的一种固有权利,是一种以行使他人权利为内容的管理权。代位诉讼制度通过将债务人的诉权赋予债权人,体现了对债权人的保护,保全债权人的债权,并限制债务人的诉权,让债务人承担必要费用,以示对债务人的惩罚。此外,债务人不履行债权侵害债权人的利益,违背了诚信原则,应当给予债权人必要的救济。
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使代位诉权具备了比较充分的理论依据。各国设立代位诉权制度的目的也在于赋予债权人必要的救济,以保全其债权。在司法实践中,应当根据该制度的目的来操作。然而,关于如何保全债权,学者们可能存在不同的观点。筆者认为,保全债权应当真正体现对债权的保全,否则债权人可能无法直接获得保全债权的利益或优先受偿权,这将严重减损债权保全的意义,尤其是在债务人资产不良且债权人众多的情况下。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二十条规定,债权人向次债务人提起的代位权诉讼经人民法院审理后认定代位权成立的,由次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清偿义务,债权人与债务人、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即予消灭。这一解释体现了对债权人的真正关怀,并在解决三角债、连环债以及执行难等问题上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