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征用补偿纠纷案例的法律分析与解决方式
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8-19
土地征用补偿纠纷案例:保护妇女财产权益的法律判决
案情介绍
本案是一起涉及农村村民委员会侵犯妇女财产权益的土地补偿费纠纷案件。灌南县人民法院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依法判决被告败诉,从定性到处理都是正确的。
原告在责任田分配中的权利
根据《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三十条和《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五条的规定,农村划分责任田、口粮田和宅基地等,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权利,不得侵害妇女的合法权益。妇女结婚、离婚后,其责任田、口粮田和宅基地等,应当受到保障。原告徐华平婚后户口一直未迁出,其母子应在沟东村分得责任田。被告认为根据县委有关文件规定,原告徐华平丈夫属农村户口而应在其丈夫处分责任田,这种做法违背了“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民事权利”的法律规定,是一种歧视妇女的行为,因此人民法院应予以制裁。
原告在土地补偿费分配中的权利
根据《土地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各项补偿费,除属于个人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付给本人外,由被征地单位用于发展生产和安排因土地被征用而造成的多余劳动力的就业和不能就业人员的生活补助,不得移作他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这一规定并未明确禁止将土地补偿费分到户,只是明确了土地补偿费的使用范围,至于在上述范围内具体如何使用,由被征地单位自己决定。被征地单位沟东村委会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将土地补偿费分发到各户,既能用于安排因土地被征用而造成的多余劳动力的就业(如作为村民经商的资金),又能作为不能就业人员的生活补助,符合《土地法》的有关规定。沟东村委会向被征用土地的农民按征地面积平均分发了土地补偿费,唯独扣发两原告的土地补偿费,显失公平。何况,原告母子的责任田被征用后,没有安排就业即土地工,生活确实困难,需要必要的就业资金和生活补助费。因此,沟东村委会应当如数发给原告母子土地补偿费。
案情
原告
- 徐华平- 王大宝(徐华平长子)
被告
- 灌南县汤沟镇沟东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沟东村委会)原告徐华平是灌南县汤沟镇沟东村7组农民,于1985年2月与灌云东辛农场职工王比学结婚。婚后生两子,长子王大宝(1985年12月生),次子王二宝(1989年6月生)。徐华平婚后户口一直未迁出。1990年灌南县统一调整土地时,被告沟东村委会分给两原告责任田1.52亩,王二宝因属计划外生育未分地。1992年8月17日,江苏汤沟酒厂扩建,征用被告418.16亩土地,两原告的责任田也在征用范围内。被告在将土地补偿费分发给各农户时,以原告徐华平的丈夫属农村户口,原告应在其丈夫处分地为理由,仅发给两原告青苗补偿费388.80元,不发给两原告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合计10181.60元,且没有安排徐华平就业,造成原告母子生活确实困难。后徐华平多次找沟东村委会要求给付土地补偿费,未果。为此,原告徐华平、王大宝于1992年10月29日向江苏省灌南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称江苏汤沟酒厂扩建征用了他们母子两口土地1.52亩,被被告非法截留了土地补偿费等,要求被告给付。被告辩称:原告丈夫是农村户口,按县委有关文件规定,原告应在其丈夫户籍所在地分责任田,因此土地补偿费不应发给原告。
审判结果
灌南县人民法院审理认为:两原告户口一直在被告处,并在被告处分得责任田,现被告以原告徐华平丈夫也是农村户口为理由,确定两原告不应在本村分责任田,无法律依据。被告将土地补偿费均分到农户,唯截留了两原告的土地补偿费,显然违反了《民法通则》关于公平原则的规定。两原告土地被征用后,没有被安排就业,生活确实困难,应得到作为其生活补助的土地补偿费,被告应如数发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三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法通则》第四条、第一百零五条的规定,灌南县人民法院于1993年10月26日作出判决:被告灌南县汤沟镇沟东村委会于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给付原告徐华平、王大宝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10181.60元。判决后,被告未提出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