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分析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赔偿 >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法律知识

交通事故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分析

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7-27

 
331637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对交通事故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的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安全法实施条例》)于2004年5月1日开始施行。同时生效的还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2007年12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交通安全法》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道·交通安全法》于2008年5月1日施行。

一、交通事故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的主体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由交警部门依行政职权确定,而民事赔偿责任认定由人民法院依司法审判权确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只能作为认定民事责任的证据之一,而非确定民事责任当事人承担责任大小的唯一标准。

二、交通事故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的认定原则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遵循过错原则,即无过错就无责任,过错小的为次要责任,过错大的为主要责任,过错相当的为同等责任,全部过错的为全部责任。而交通事故赔偿责任认定则遵循混合原则,即某些情况下遵循过错原则,某些情况下遵循无过错原则。

三、交通事故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的法律后果

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可能成为当事人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的依据之一。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使用,包括作为确定当事人是否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的证据。而民事赔偿责任的认定产生的法律后果只能是确定当事人是否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四、交通事故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的认定内容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主要是对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引发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进行判定。而民事赔偿责任认定是指对赔偿义务主体、赔偿范围及赔偿金额的确定。

五、交通事故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的承担责任主体

交通事故责任的主体是直接参与交通事故的当事人,通常包括行人、司机、乘客。而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的主体是交通事故参与人,既包括直接参与的当事人如行人、司机、乘客等,也包括间接参与了交通事故法律关系的“人”,如车主、保险公司等。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事故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的主体并不完全相同,如雇佣关系下形成的交通事故,雇主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而雇员有重大过错的话,雇员也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另外,如果是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造成的交通事故,应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编辑推荐:
- 交通事故认定责任的方法
- 交通事故认定责任的方法

延伸阅读
  1.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解析
  2. 交通事故工伤的法律认定和待遇问题
  3. 误工费的赔偿期限标准
  4. 交通肇事无力赔偿要坐牢吗
  5. 停车场不小心蹭到别人的车怎么办

交通事故赔偿热门知识

  1. 交通事故二次手术后起诉是否超过诉讼时效
  2. 交通事故责任方无力赔偿,受害方可通过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3. 交通事故赔偿程序的时效规定
  4. 交通事故受伤住院多长时间能否提起诉讼
  5. 交通肇事判刑后无赔偿能力的处理办法
  6. 关于《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实施规定
  7. 辞退与辞职、开除的区别及法律解读
交通事故赔偿知识导航

交通事故解决方案

  1. 碰瓷处理指南
  2. 交通肇事逃逸
  3.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4. 交通事故全责无责划分
  5.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流程
  6.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划分
  7.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流程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