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6-15
侵权责任惩罚性赔偿,又称为惩戒性赔偿,是一种赔偿制度,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弥补被侵权人的损害,而是为了惩罚有主观故意的侵权行为,并遏制这种侵权行为的发生。
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于1993年首次规定了惩罚性赔偿的概念。此外,个别司法解释也对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的欺诈行为人规定了惩罚性赔偿。然而,对于该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的性质,学界一直存在争议。
在我国侵权责任法的起草过程中,立法部门和学界对于是否在我国侵权责任法中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进行了认真的研讨。最终,立法部门作出了一项比较谨慎的立法选择,即只在极个别类型的案件(产品责任案件)中,在符合较为严格的适用条件的情况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责任,而不将惩罚性赔偿作为一般的赔偿制度作出规定。
在研究产品侵权责任时,通常关注于制造缺陷和设计缺陷这两种产品缺陷。然而,对于产品说明、警示不充分的缺陷研究的不够,在实践中也不经常遇到。
事实上,仅仅具备合格产品的标准是不够的。对于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产品,制造者或销售者有义务对产品的说明和警示进行充分的说明,以防止买受人在使用中发生危险,造成损害。这是现代社会对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视,也是人权观念在产品领域和消费领域中的普及。为了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安全,产品制造者和销售者必须遵守这样的高度注意义务。
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8条的规定,对于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商品经营者有义务向消费者提供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
未经权利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提供权利人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将构成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行为。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提供网络服务时教唆或帮助网络用户实施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行为,网络服务提供者需对网络用户侵犯权利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承担连带责任。
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均难以确定或者在境外的情况,原告发现侵权行为的地点可以作为侵权行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