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03-23
故意伤害致死与过失致死的关键点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故意。
1. 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定义:刑法意义上的伤害他人身体健康是指对他人的生理健康造成实质性损害,包括破坏身体组织完整性导致健康受损以及虽不破坏身体组织完整性但导致某一器官机能受损或丧失两种情况。
2. 故意的定义:指希望或放任伤害结果发生的一种主观心理态度。在具体案件中,判断行为人主观心理态度的依据应该是危害行为及其造成的危害结果。
因此,要区分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与过失致人死亡,需要根据具体案情从客观到主观进行判断,即从行为是否构成伤害行为再反推行为人是否具有伤害故意。
1. 伤害情况:过失致人死亡通常除了导致死亡外很少有其他身体上的伤害。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通常会导致明显的身体伤害,表明行为人具有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主观故意。
2. 行为性质: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通常发生在日常生活或劳动生产等场合,一般不具有非法性质,例如家长管教孩子、老师管教学生等。而故意伤害致死的行为本身具有非法性,属于违法行为。
3. 环境因素:需要考察打击行为发生的环境,是因为日常琐事还是寻机报复,以确定是否存在导致故意伤害的微观环境。
4. 打击工具:需要分析打击工具是否足以对对方造成伤害。手持铁棒、刀等金属器械一般足以对对方造成伤害,而拳打脚踢一般不足以对对方造成伤害。
5. 打击力量和频率:一般来说,力量越大、频率越迅速,故意伤害的可能性就越大。
6. 双方关系:需要区分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是素不相识、一般关系、亲密无间还是冤家仇人,以正确判断是否存在故意伤害的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忽视未发生伤害结果(如轻伤或重伤)的客观事实,将轻微损伤误认为伤害罪的伤害结果,将一般殴打行为误认为伤害行为,将殴打的故意误认为伤害的故意。不应将所有“故意”殴打致人死亡的案件都认定为故意伤害致死。
如果您需要进一步区分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与过失致人死亡,请咨询手心律师网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