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5-30
根据《交通安全法》第70条规定,如果机动车在公共道路上行驶造成他人损害,机动车的所有人应承担民事责任。机动车所有人指的是对车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能的人。在承包期间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下,承包人只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权利,而发包人只暂时让渡占有和使用权利,因此承包人和发包人都应被视为机动车的所有人。如果机动车已经转让给他人但未办理过户手续,根据规定,未办理过户手续的车辆视为买卖尚未成立,但如果实际上已经交付给他人使用经营,则买卖双方应视为共同所有人。
对于挂户车主是否是车辆所有人的问题,存在争议。在大多数地方政府要求个体运输户组成车队的情况下,车辆所有人都登记在车队的名下,但实际上车辆由个人出资购买并由个人单独经营。因此,个人仍然对车辆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权利,而车队只是代办保险、代缴养路费等,并没有实际经营车辆的能力。因此,应将个人视为车辆的所有人。如果是车队与个人合资购买的汽车,则应将车队和个人视为车辆的共同所有人。
根据运行支配和运行利益理论来确定赔偿责任的主体。适用运行支配与运行利益来确定赔偿责任的主体。机动车交通事故无过错损害赔偿责任的认定标准应当是运行利益的归属,运行利益不仅包括机动车自身运行而生的利益,还包括其他间接利益,如朋友之间的借贷、交易往来上的客户服务等。根据报偿理论和危险控制理论,机动车的运行利益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即机动车的高度危险性所致的损害由运行利益人承担。运行利益人可以通过保险、价格等方式分散交通事故所致的损害,但对于机动车一方的过错所致的损害无法分散。因此,无论是以运行利益归属为标准还是以危险控制归属为标准,高度危险所致的损害的责任主体的认定结果是一致的。
根据《保险法》第50条规定,保险公司可以直接向第三者赔偿保险金,即保险人对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责任保险。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最新的交通安全法规定了保险公司的直接赔付义务,即当被保险人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时,保险公司在被保险人投保范围内对受害人予以赔偿,被保险人在该范围内的赔偿责任得以免除。保险公司应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给付赔偿金,受害人有权直接向保险公司请求赔偿。保险公司的赔偿责任属于无过错责任形式,不考虑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过错程度。
根据《合同法》第104条规定,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承担违约责任。在交通事故中,当事人可能面临侵权责任请求权与工伤保险请求权的竞合,侵权责任请求权与违约责任请求权的竞合,以及车辆保管合同中的责任问题。例如,乘客乘坐的客车与另一辆车相撞发生交通事故,乘客可以要求承运人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损失,同时也可以要求交通事故的责任方承担侵权责任并赔偿损失,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权利行使。
其他情况下,如车辆保管合同中,保管人未妥善保管车辆导致交通事故发生,保管人应承担违约责任。在代驾司机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下,代驾司机是受代驾公司指派的,其代驾行为是职务行为,代驾公司与酒后顾客之间存在委托合同关系,如果代驾司机的责任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则涉及违约问题。
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是由办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保险公司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抽取的保费和部分罚款组成。该基金主要用于支付交通事故中的抢救费用,如果抢救费用超过保险公司责任额,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或肇事后逃逸的情况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可以先行垫付部分或全部抢救费用,并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