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产停业损失补偿的合理标准调查与分析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9-16
停产停业损失补偿标准及法律依据
一、停产停业损失补偿标准
在房屋征收活动中,停产停业损失补偿范围包括以下八大项:
- 设备、仪器、生产成品、半成品或商品的搬迁运输费用;
- 设备、仪器在搬迁过程中发生损坏的费用以及重新安装调试的费用;
- 生产成品、半成品或商品在搬迁过程中发生损坏的费用;
- 停产停业期间职工(包括离、退人员)工资、福利费、各种保险等社会基金;
- 企业因征收倒闭、解散后职员的安置费用、经济补偿金;
- 为特定经营环境而设的装饰物的报废损坏的费用;
- 生产、经营证照的重新办理或变更的费用;
- 因解除房屋租赁关系而发生的房租损失及违约赔偿金或安置房屋承租人的费用。
具体补偿范围应根据损失项目和损失情况进行确定,上述经济损失和费用不一定同时发生。
二、相关法律依据
企业停产停业损失补偿标准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实施。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偿,包括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停产停业损失是指房屋征收导致无法继续生产经营而造成的损失。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应根据房屋被征收前的效益、停产停业期限等因素确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三、企业拆迁补偿费用
企业拆迁补偿费用包括搬迁前期费用和搬迁过程中发生的停工费用、机器设备调试修复费用以及物资的拆卸、包装和运输、解聘员工补偿费等费用。
- 设备搬迁安装费:对可搬迁的设备应进行异地搬迁安装,继续利用。设备搬迁和安装费用是拆迁引起的必然损失,应予以补偿。
- 解聘员工的安置补偿费用:解聘员工的安置补偿费用在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中没有详细规定,属于拆迁当事人相互协商争取的项目。根据具体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和劳动法有关规定,应给予补偿。
该费用针对非住宅类房屋运营性房屋进行补偿,由征收当事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可委托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评估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