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08-29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从事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行为,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构成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其中包括《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行为。2010年11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对职务犯罪案件第一审判决法律监督的若干规定(试行)》。
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职务犯罪案件的办案程序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案件进行受理,接收相关材料并进行初步审查。
检察机关对初步审查通过的案件进行进一步调查和证据收集,然后决定是否立案。
检察机关对立案的职务犯罪案件进行深入调查,收集更多的证据材料。
经过以上几个阶段的侦查,检察机关最终决定是否移送起诉,并对被告人提出逮捕申请。
《规定》明确指出,作出一审判决的法院的同级检察院是同步审查的主要责任主体,上一级检察院负责监督和制约。职务犯罪案件一审庭审后,提起公诉的检察院应当将审查报告、起诉书、出庭意见书报送上一级检察院;如果有量刑建议书,也应一并报送。
地方各级检察院在收到同级法院作出的职务犯罪案件第一审判决书后,应立即进行审查。上一级检察院公诉部门收到下级检察院报送的公诉案件审查报告、起诉书、出庭意见书和量刑建议书后,应指定专人及时审查。同样,上一级检察院在收到下级检察院报送的职务犯罪案件第一审判决书后,也应立即进行审查。
《规定》特别强调,对于重大、疑难、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案件,以及检察院、法院之间、上下级检察院之间存在重大分歧意见的案件,上一级检察院认为必要时,可以组织上下两级检察院公诉部门和侦查部门共同研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
《规定》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检察机关对错误判决不敢监督和不善监督的问题,因此监督的重点应集中在上下两级检察院在同步审查中认为确有错误的案件上。
具体操作中,上下两级检察院应结合本规定的审查重点,将检察机关起诉书和出庭意见书指控的内容与一审判决进行比对审查,以判断一审判决是否正确。根据《规定》,上下两级检察院经审查认为应当抗诉的,应依法提出抗诉。
通过加强对职务犯罪案件的刑事审判法律监督,《规定》旨在确保职务犯罪分子得到适当的量刑,罪有应得,从而对职务犯罪行为产生威慑和遏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