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7 更新时间:2024-06-13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有关刑事案件勘验、检查、鉴定的规定,准确及时地进行刑事技术鉴定,以揭露犯罪,打击犯罪分子,保护公民权利,特制定本规则。
刑事技术鉴定的范围包括与犯罪案件有关的物品、文件、痕迹、人身和尸体。
刑事技术鉴定由县以上公安机关的刑事技术部门负责进行。
刑事技术鉴定必须由具有鉴定员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曾担任过本案的侦查、证人,或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人,不能充当鉴定人。鉴定人的回避由所在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鉴定人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忠实于事实真相,运用科学方法,客观地作出鉴定结论,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
鉴定人必须依法办事,并遵守以下鉴定纪律:
刑事技术部门只承担办案单位有关犯罪案件的鉴定任务。受理鉴定的手续包括:
根据查验情况,确定是否接受委托,或修改鉴定要求,或补送材料。接受委托的,由送检人填写《委托鉴定登记表》。
刑事技术鉴定按照预备检验、分别检验、比对检验、综合评断的程序进行。每个程序都要作出详细、客观的记录,并最后制作鉴定书。
对检材进行物理检验或化学检验,要标明取材部位,并作详细记录。消耗性的检材要注意留存,以备复核检验;检材过少无法留存的,应事先征得送检单位同意,并在委托登记表中注明。
需要进行鉴定实验的,由主办鉴定人组织实施。要严格选用与检材质量、形态相同或近似的材料,运用与发生案件时间相同或近似的形成条件和方法进行实验。实验情况要如实记录,并由参加实验的人签名。鉴定实验记录是综合评断的依据,不能代替鉴定书。
鉴定书的内容包括绪论、检验、论证和结论。
绪论部分包括收检日期、送检单位、送检人、简要案情、检材名称、种类、数量、提取方法、载体及包装、运输情况和鉴定要求。
检验部分包括检材和样本的形态、色质、大小、检验、实验的步骤、方法、手段、数据、特征图形。
论证部分对检验发现的特征、数据进行综合评断,论述结论的科学依据。
结论部分是鉴定的结果。
鉴定书要文字简练,描述确切。照片要真实清晰,特征要标划鲜明。尸体检验、物证分析、出具检验报告不出鉴定书。
确因检材不够鉴定条件,而无法作出肯定性结论的,可以出具分析意见。
鉴定书由鉴定人签名,检验报告由检验人签名,并注明技术职称,并加盖“刑事技术鉴定专用章”。
鉴定结束后,应将鉴定书与剩余的检材一并发还送检单位。有研究价值,需要留作标本的,应征得送检单位同意,并商定留用的时限和保管、销毁的责任。
由于技术水平或设备条件的限制,做不出结论,需要进行复核或重新鉴定的,应逐级上送刑事技术部门复核或重新鉴定。鉴定中遇有重大疑难问题或鉴定结论有分歧时,可邀请有关人员进行鉴定“会诊”。复核鉴定除按规定办理委托鉴定手续外,送检单位还应提供原鉴定书或检验报告,并说明要求复核的原因。
接到人民法院的出庭通知后,鉴定人应出庭作证。对鉴定提出的与案件有关的问题,鉴定人应予回答,并阐明鉴定结论的科学依据。对与鉴定无关的问题,鉴定人有权拒绝回答。
本规则自颁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