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刑事庭审实质化之道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律知识

重塑刑事庭审实质化之道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8-08

 
320739

刑事庭审虚化的现状及其危害

刑事庭审作为刑事诉讼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其在当前中国却被虚化至可有可无的地步。这种虚化不仅危害了司法程序的公正性,也损害了司法实体的公正性。为了改善这一现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何家弘在《法学家》杂志上发表的《刑事庭审虚化的实证研究》一文中提出了以下观点:

刑事庭审虚化的表现

庭审虚化是许多刑事错案背后的阴影。虽然刑事错案的发生不能完全归咎于庭审虚化,但庭审虚化却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刑事庭审虚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举证的虚化、质证的虚化、认证的虚化和裁判的虚化。导致刑事庭审虚化的原因包括以侦查为中心的流水线诉讼模式、以案卷为中心的法官审理模式以及下级服从上级的行政决策模式。

促进刑事庭审实质化的两个方面

为了改变刑事庭审虚化的现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推动刑事庭审由虚到实的转变:

确立直接言词原则

首先,应确立直接言词原则,即裁判法官在作出判决时应直接对证据进行审查,未亲历证据审查的法官不得对案件事实作出裁判。此外,庭审中的举证和质证应以言词的方式进行,书面方式举出的言词证据一般不可采纳。

改进人民陪审员制度

其次,应改进人民陪审员制度。我国可以借鉴法国和日本的改革思路,适当增加参审陪审员的数量,以改变陪审员仅仅是职业法官的陪衬的现状。

通过以上改革措施,我们有望改变刑事庭审虚化的现状,进一步提升刑事庭审的公正性和实质性,确保司法的公正和权威。

延伸阅读
  1. 逮捕程序及相关规定
  2. 刑事拘留期限的法律规定
  3. 刑事处罚与不起诉决定书的区别
  4. 刑事诉讼中的指定管辖权
  5. 拘役和拘留的相同之处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特别程序的适用范围与特定性
  2. 特别程序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3. 民事案件的审理期限及结案时间
  4. 证据的特性及其意义
  5. 法官是否有权提前告知原告判决结果?
  6. 离婚财产二审一般应该怎样处理?
  7. 法院发出支付令对方不执行怎么办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刑事诉讼中应当如何委托辩护人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6. 集体合同的效力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