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普遍司法准则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4-12-14
故意杀人罪民事赔偿的规定
根据我国法律,对于故意杀人罪的定罪和判决会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在实践中,故意杀人罪通常分为故意杀人和过失杀人等情况。故意杀人罪的行为人在实施犯罪之前通常会做好充分准备,因此在刑法上被视为一种严重的犯罪。那么在故意杀人罪的民事赔偿方面有哪些规定呢?以下是手心律师网整理的相关内容。
一、故意杀人罪民事赔偿的规定
各地对于故意杀人罪民事赔偿数额的规定存在较大差异。除了赔偿抢救期间的医疗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死亡赔偿金、护理费、伙食补助费、营养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因办理丧葬事宜而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具体规定如下:
- 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 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 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
- 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具体数额根据死者的户口、当地统计数据、被抚养人的人数和年龄以及当地的生活水平等综合计算。
二、直接与间接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直接故意杀人罪和间接故意杀人罪在认识因素、对危害结果的意志因素、特定危害结果发生与否以及主观恶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 认识因素不同:直接故意杀人罪包括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两种情况,而间接故意杀人罪只包括明知可能的情况。
- 对危害结果的意志因素不同:间接故意杀人罪是放任结果发生,即听之任之、满不在乎,容认、同意危害结果的发生;而直接故意杀人罪的意志因素是希望结果发生或明知道结果必然发生的情况下放任结果发生。
- 对特定危害结果发生与否的意义不同:对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之下的行为定罪的意义也不同。
- 主观恶性不同:直接故意杀人罪的主观恶性大于间接故意杀人罪。杀人的动机可以反映杀人者主观恶性的不同程度,对正确量刑有重要意义。
三、故意杀人罪与过失杀人罪的区别
故意杀人罪和过失杀人罪在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都存在明显区别。
- 客观方面区别:
- 故意杀人罪的客观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杀人行为。
- 故意杀人罪是结果犯,只有人被杀死,才构成犯罪既遂。
- 如果投放危险物质、放火、爆炸等危险方法杀人,但没有危及公共安全,那么构成的是故意杀人罪;如果危及公共安全,那么构成的是公共安全方面的罪。
- 符合正当防卫行为条件的对尸体实施杀人行为不构成故意杀人罪,属于对象的认识错误和不能犯未遂。
- 主观方面区别:
- 故意杀人罪是故意的,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动机不影响定罪。
- 过失杀人罪是过失的,包括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 主体区别:
- 故意杀人罪的主体是已满14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而过失杀人罪的主体是已满16周岁的自然人。
- 对于过失重伤进而引起被害人死亡的情况,应直接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而不能定为过失致人重伤罪,即使过失致人重伤中不包括致人死亡的情况。
故意杀人罪和过失杀人罪在处罚和法律适用方面也存在差异。犯过失杀人罪的最低刑罚是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则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具体根据法律规定决定。而故意杀人罪的刑罚较重,可以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
综上所述,故意杀人罪民事赔偿的规定、直接与间接故意杀人罪的区别以及故意杀人罪与过失杀人罪的区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上手心律师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我们的在线律师会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