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1 更新时间:2024-03-01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刑事判决书应当由法院进行送达。当庭宣告判决的情况下,法院应在五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而定期宣告判决的情况下,法院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相关人员。
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八十二条的规定,当庭宣告判决的情况下,法院应当宣布判决结果,并在五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辩护人和被告人的近亲属。定期宣告判决的情况下,合议庭应当在宣判前,提前公告宣判的时间和地点,并传唤相关人员,包括当事人、公诉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和辩护人。判决宣告后,应立即将判决书送达相关人员。判决生效后,还应当将判决书送达被告人所在单位或原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对于单位被告人,应当将判决书送达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刑事案件的被害人提起了附带民事诉讼,判决书必须送达给受害人。而对于没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受害人,则不会收到刑事判决书。
在刑事案件中,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仍然有出庭的义务。即使被告人取保候审,案件开庭时也必须出庭应诉。如果案件尚未判决,取保候审期限可以延续。
在同一案件中,被告人可以委托最多两名律师进行辩护。然而,在共同犯罪的案件中,一名辩护律师不能为两名以上的同案被告人辩护。
律师在案件中有调查取证的义务,但举证责任仍然由案件的当事人承担。律师通常可以协助调查举证,并享有调查的权利。辩护律师经证人或其他相关单位和个人同意,可以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此外,律师还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在经过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许可,并获得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被害人提供的证人同意的情况下,辩护律师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