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中的执行程序和实施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运用 > 减刑法律知识

刑事诉讼中的执行程序和实施

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4-03-15

 
318306

判决和裁定的法律效力和执行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判决和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后才能进行执行。具体而言,以下情况下的判决和裁定被认定为具有法律效力:

一、已过法定期限没有上诉、抗诉的判决和裁定

如果判决和裁定的法定上诉或抗诉期限已经过去,被告人没有提起上诉或抗诉,那么这些判决和裁定将被认定为具有法律效力。

二、终审的判决和裁定

经过上诉或抗诉程序后,最终被维持的判决和裁定将被认定为具有法律效力。

三、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判决和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缓期执行判决

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判决和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缓期执行判决也被认定为具有法律效力。

判决被告人无罪和免除刑事处罚的执行

如果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并免除刑事处罚,那么如果被告人在押,应当在宣判后立即释放。

执行死刑的程序

最高人民法院判处和核准的立即执行死刑判决需要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后应当予以减刑。如果罪犯故意犯罪并查证属实,应当执行死刑。

执行死刑的程序和要求

下级人民法院在接到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死刑的命令后,应当在七日以内交付执行。但是,如果在执行前发现判决可能有错误、罪犯揭发重大犯罪事实或者有其他重大立功表现可能需要改判,或者罪犯正在怀孕的情况下,应当停止执行,并立即报告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如果停止执行的原因消失,必须再次报请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签发执行死刑的命令。如果是因为罪犯怀孕而停止执行的,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改判。

执行死刑的程序和记录

在交付执行死刑前,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执行死刑可以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在刑场或者指定的羁押场所内进行。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需要验明罪犯身份,询问是否有遗言、信札,然后交付执行人员执行死刑。如果在执行前发现可能有错误,应当暂停执行,并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执行死刑应当公布,但不应该示众。执行死刑后,书记员应当记录执行情况,并将其报告给最高人民法院。执行死刑后,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罪犯的家属。

刑罚执行的相关程序

被交付执行刑罚的罪犯,需要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将相关法律文书送达监狱或其他执行机关。对于未成年犯,应当在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刑罚。执行机关应当及时收押罪犯,并通知其家属。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罪犯,执行期满后,执行机关应当发给其释放证明书。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罪犯,如果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或者是怀孕或正在哺乳婴儿的妇女,可以暂予监外执行。但对于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对于确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罪犯,需要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开具证明文件,并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审批。如果发现被保外就医的罪犯不符合保外就医条件或严重违反相关规定,应当及时收监。对于生活不能自理但不致危害社会的罪犯,可以暂予监外执行。对于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由居住地公安机关执行,执行机关应当对其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基层组织或罪犯原所在单位应协助进行监督。

对暂予监外执行决定的监督

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应当将决定抄送人民检察院。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暂予监外执行不当,应当在收到决定书副本后一个月内向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提出书面纠正意见。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在收到人民检察院的书面纠正意见后,应当立即重新核查该决定。

暂予监外执行的终止和监狱通知

如果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罪犯刑期未满的,应当及时收监。如果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罪犯死亡,监狱应当及时通知相关方面。

被判处管制和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

被判处管制和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由公安机关执行。执行期满后,执行机关应当通知本人,并向有关群众公开宣布解除管制或恢复政治权利。

罚金的缴纳和减免

被判处罚金的罪犯,如果在期满后未缴纳,人民法院应当强制缴纳。如果因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缴纳确实有困难,可以裁定减少或免除罚金。

没收财产的执行

没收财产的判决,无论是附加适用还是独立适用,都由人民法院执行。在必要时,可以会同公安机关执行。

发现新罪行的处理

如果在罪犯服刑期间发现其又犯罪行或者发现了判决时没有发现的罪行,执行机关应当将其移送人民检察院处理。

检察机关对刑罚执行的监督

人民检察院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进行监督,如果发现违法情况,应当通知执行机关进行纠正。

延伸阅读
  1. 刑事抗诉的含义
  2. 刑罚罚金的减免政策有哪些类型
  3. 刑罚罚金的减免政策是什么
  4. 免于刑事处罚是什么
  5. 刑事诉讼中回避的处理办法

刑罚运用热门知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追诉时效期限的规定
  2. 贪污受贿罪的减刑条件和限度
  3. 交通肇事宣判后的减刑问题
  4. 刑事诉讼哪些情形不起诉
  5. 打架后多长时间报警有效期
  6. 累犯能免于刑事处罚吗
  7. 职务侵占罪的追诉期规定
刑罚运用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未成年刑事案件诉讼流程
  3. 刑事诉讼审查起诉的程序
  4. 刑事诉讼的二审程序
  5. 刑事诉讼的法庭审判程序
  6. 刑事诉讼的立案程序
  7. 刑事强制措施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