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2 更新时间:2024-02-02
涉外刑事案件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发生的外国人犯罪或我国公民侵犯外国人合法权益的刑事案件,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发生的外国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和公民犯罪以及中国公民犯罪的案件。此外,符合刑法第九条规定的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国际条约义务范围内行使管辖权的案件也属于涉外刑事案件。
外国人的国籍将以其入境时的有效证件为准进行确认。如果无法查明国籍,将视为无国籍人,适用涉外刑事案件审理程序。
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将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外国籍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我国法律规定的诉讼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中具体规定了刑事诉讼程序,将适用该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人民法院审判涉外刑事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或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公开审理的案件,由人民法院发旁听证的,凭证入场旁听。
人民法院审判涉外刑事案件时,应当为外国籍被告人提供翻译服务。如果外国籍被告人通晓中国语言,可以拒绝他人翻译,但需要提供书面声明或将口头声明记录在卷。诉讼文书为中文本,应当附有被告人通晓的外文译本,以中文本为准。翻译费用由被告人承担。
涉外刑事案件的相关文书可以通过外交途径送达,也可以委托我国使领馆代为送达。对涉外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和其他相关犯罪嫌疑人,可以决定限制出境。开庭审理案件时必须到庭的证人,可以要求暂缓出境。限制出境的决定应当通报同级公安机关或国家安全机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或按照对等互惠原则,我国法院和外国法院可以互相请求代为一定的诉讼行为。但如果外国法院请求的事项与我国的主权、安全或社会公共利益不相容,或违反中国法律,应当予以驳回。不属于我国法院职权范围的请求,应当退回并说明理由。
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居住的当事人送达诉讼文书可以通过外交途径、委托我国使领馆代为送达、邮寄送达或根据刑事司法协助协定的规定进行。自诉案件的自诉人或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如果有诉讼代理人,可以由代理人进行送达。
外国法院通过外交途径请求我国法院向我国公民和在华的第三国当事人送达刑事法律文书时,除已有司法协助协定的情况外,应当按照特定程序进行处理。
外国籍被告人被逮捕、审判或在案件审理中死亡时,应当通知其所属国家的驻华使领馆,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外国法院请求我国法院提供司法协助时,请求书及附带文件应当附有中文译本或国际条约规定的其他文字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