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12-27
网络盗窃行为应根据中国《刑法》第287条和第264条的规定定为盗窃罪。根据第287条的规定,利用计算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盗窃的,应定为盗窃罪。根据第264条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应大力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提倡网络文明,培养人们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防火墙软件利用用户定义的规则来判断数据包的合法性,从而决定接受、丢弃或拒绝。通过报告、监控、报警和登录到网络逻辑链路等方式,可以将对网络和主机的冲突减少到最低限度。
在计算机上安装正版程序,不使用盗版软件,并在网络上下载和使用正版合法的软件和程序,有效防止病毒和木马的入侵。
不要因好奇心点击、登录来路不明的网址。当收到广告信、电子邮件、插件等陌生信息时,不要被其文字吸引,而点选信中所提供的网址和文件。
网络盗窃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获取网络用户的个人信息。
网络盗窃者利用常见的病毒,如木马病毒、蠕虫病毒等,通过邮件、不明网页链接等方式,将病毒置入他人电脑,读取他人电脑内存储的个人资料后实施盗窃。
网络盗窃者通过邮件、QQ下载免费软件和图片等方式,诱使用户点击链接,将键盘记录程序置入用户的电脑中,记取在线银行的登录名称和密码,然后实施盗窃。
一些网络盗窃公司在网络上发布招募广告,希望将恶意代码链接到热门点击上。当恶意代码被下载一定次数后,粘贴代码的人将获得一笔费用。
网络盗窃行为已经变得非常专业化和集团化。盗窃者通过在网站上设置病毒等方式,由专职人员盗窃各种有实际价值的网络虚拟物品,并将其转手出售给专业销售集团,由专业销售人员在第三方交易平台上销售,以获取非法收益。
网络盗窃行为具有强大的技术支撑。专业人员制造用于盗窃的病毒软件作为盗窃工具,使得盗窃者能够在短时间内盗窃大量的网络账号,并转移账号中的虚拟物品或虚拟货币。这些软件的提供者与盗窃者保持密切的关系。
在网络盗窃行为中,销售团伙将盗窃的虚拟财产打包销售,转移给买家获取利润。第三方交易支付平台为盗窃者提供良好的交易场所,为销赃提供温床。
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盗窃者将盗窃虚拟物品转变为盗取用户银行账号和密码,通过网上支付系统购买虚拟物品,然后以低廉价格出售,从而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