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法律要素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处理 >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法律知识

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法律要素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1-05

 
312692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标准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标准在法律中有着严格的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交通肇事后逃逸必须满足以下基本标准:

1. 致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必须达到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程度。

2. 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

3. 逃逸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

逃逸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即行为人有意识地逃离事故现场以避免法律责任。

案例分析

根据上述标准,在本案中,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没有造成公共财产或他人财产直接损失,或者在离开现场时并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事故,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然而,行为人作为事故责任方,仍然需要承担赔偿义务。

相关知识

在理论上,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标准是有离开现场的客观行为和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实践中,交通事故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后,为了逃避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离开事故现场,没有积极履行抢救伤者和财产、向交通管理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事故情况、在现场等候处理等交通法规所规定的义务,以此作为判断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标准。

以下情形应界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1. 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

行为人明知发生交通事故后,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

2. 醉驾、无证驾车等嫌疑,在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的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

行为人在醉驾、无证驾车等嫌疑情况下,在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的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

3. 将伤者送到医院后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

行为人将伤者送到医院后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

4. 将伤者送到医院后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信息后离开医院

行为人将伤者送到医院后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

5. 接受调查期间逃匿

行为人在接受调查期间逃匿。

6. 离开事故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

行为人离开事故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

对于有以上肇事后逃逸行为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在肇事逃逸之后,如果能够主动到交管部门或其他公安部门投案并如实交待犯罪事实,且等待接受处理的,根据中国刑法的有关规定仍然可以认定是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

延伸阅读
  1. 医疗事故责任认定书范文
  2.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在哪里领
  3. 交通事故工伤双重赔偿标准详解
  4.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期限
  5. 交通事故认定书要载明哪些内容

交通事故处理热门知识

  1. 交通肇事刑事立案标准解析
  2. 醉酒驾驶如何处理
  3. 市内限速30自己开了45如何处罚
  4. 有网约车证但没有运输证如何处罚
  5. 左转弯红灯没过去越过停止线停下来要扣分吗
  6. 酒后驾驶撞伤人该怎么赔偿
  7. 骑摩托车躲避车辆摔伤算交通事故吗
交通事故处理知识导航

交通事故解决方案

  1. 碰瓷处理指南
  2. 交通肇事逃逸
  3. 交通事故赔偿项目
  4. 交通事故全责无责划分
  5.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流程
  6. 交通事故主次责任划分
  7. 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流程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