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7 更新时间:2023-09-20
土地管理是为维护土地制度,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所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的综合措施。国家将土地管理权授予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土地管理是政府及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法律和运用法定职权,对社会组织、单位和个人占有、使用、利用土地的过程或者行为所进行的组织和管理活动。
为加强土地复垦工作,合理利用土地,改善生态环境,制定本规定。
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本规定适用于因从事开采矿产资源、烧制砖瓦、燃煤发电等生产建设活动,造成土地破坏的企业和个人。
土地复垦实行"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
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土地复垦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负责管理、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的土地复垦工作。各级计划管理部门负责土地复垦的综合协调工作;各有关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业土地复垦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土地复垦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各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在制定土地复垦规划时,应当根据经济合理的原则和自然条件以及土地破坏状态,确定复垦后的土地用途。在城市规划区内,复垦后的土地利用应当符合城市规划。
土地复垦应当与生产建设统一规划。有土地复垦任务的企业应当把土地复垦指标纳入生产建设计划,在征求当地土地管理部门的意见、并经行业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
有土地复垦任务的建设项目,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任务书应当包括土地复垦的内容;设计文件应当有土地复垦的章节;工艺设计应当兼顾土地复垦的要求。建设单位违反前款规定的,土地管理部门审批建设用地时不得批准。
土地复垦应当充分利用邻近企业的废弃物充填挖损区、塌陷区和地下采空区。对利用废弃物进行土地复垦和在指定的土地复垦区倾倒废弃物的,拥有废弃物的一方和拥有土地复垦区的一方均不得向对方收取费用。利用废弃物作为土地复垦充填物,应当防止造成新的污染。
复垦后的土地达到复垦标准,并经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复垦标准由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确定。
企业在生产建设过程中破坏的集体所有土地,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不能恢复原用途或者复垦后需要用于国家建设的,由国家征用;经复垦不能恢复原用途,但原集体经济组织愿意保留的,可以不实行国家征用;经复垦可以恢复原用途,但国家建设不需要的,不实行国家征用。
在生产建设过程中破坏的土地,可以由企业和个人自行复垦,也可以由其他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承包复垦。承包复垦土地,应当以合同形式确定承、发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土地复垦费用,应当根据土地被破坏程度、复垦标准和复垦工程量合理确定。
企业和个人对其破坏的其他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或者国家不征用的集体所有土地,除负责土地复垦外,还应当向遭受损失的单位支付土地损失补偿费。土地损失补偿费分为耕地的损失补偿费、林地的损失补偿费和其他土地的损失补偿费。具体金额由破坏土地的企业和个人与遭受损失的单位根据原则商定;达不成协议的,由当地土地管理部门会同有关行业管理部门作出处理决定。
罚款从企业税后留利中支付,依照国家规定上交国库。
基本建设过程中破坏的土地,土地复垦费用和土地损失补偿费从基本建设投资中列支。生产过程中破坏的土地,土地复垦费用从企业更新改造资金和生产发展基金中列支;生产过程中破坏的国家不征用的土地,土地损失补偿费可以列入或者分期列入生产成本。
生产建设过程中破坏的国家征用的土地,经复垦后土地使用权依法变更的,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过户登记手续。生产过程中破坏的国家征用的土地,复垦后的土地使用权和收益分配,依照承包合同或者集资协议约定的期限和条件确定。
国家鼓励生产建设单位优先使用复垦后的土地。复垦后的土地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的,减免农业税;用于基本建设的,给予优惠。
对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要求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的企业和个人,由土地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罚款。罚款从企业税后留利中支付,依照国家规定上交国库。
当事人对土地管理部门作出的罚款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扰乱、阻碍土地复垦工作或者破坏土地复垦工程设备,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负责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规定,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
本规定由国家土地管理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