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24-09-09
投资办公司通常涉及多方合作,股东之间建立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基于资产和信任。然而,合作方的情况对投资者来说存在重大风险。有些人以虚假的方式吹嘘自己拥有专有技术或重要客户资源,欺骗投资者与其共同投资。在新公司中,这些骗子往往只出少量资金或不出资,就能够占有股份并控制公司的经营管理权。他们并非真心共同创业,而是图谋将投资款转为个人所有。最终,公司破产,投资者损失惨重,而骗子们却获利丰厚。
防范这种风险的主要对策是在设立公司之前对合作方的资信状况进行详细了解。投资者应该调查合作方的信用情况和品质,实际了解其所拥有的资源和办公司的真实意图。需要确认合作方所宣称的专利技术是否拥有专利证书,专利权人是否为其本人。如果涉及非专利技术,需要确定该技术是否由其独立掌握。此外,还需要弄清合作方办公司的真实意图是守法经营还是谋取不当利益。
投资办公司经常出现股东之间的纠纷,原因是各投资者的经营理念不一致。有时候,几个投资者因为某项业务的利润前景而匆忙组建公司,但在经营过程中,各投资方对经营方向和管理原则产生显著差异,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从而产生对抗。为避免这种尴尬局面,投资者在投资前必须认真考察其他投资者的经营理念,确保各方在经营方向上达成一致。
有些投资人对于经营管理公司并不了解,只想作为股东获得分红。他们把投资公司当成银行储蓄,将自己的投资视为高回报的储蓄存款,平时对公司的经营不关心,只等待年底分红。这种“坐收渔利”的思想往往导致实际控制公司的人进行虚假操作,隐瞒真相,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投资者对公司的情况一无所知,完全受制于他人。
为了防范这种风险,投资者必须摒弃“捡便宜”的思想。投资办公司是一项费神费力的工作,投资者必须保证一定程度上对公司的关注和掌控。例如,定期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甚至派遣专人在公司职守,持续向自己传递公司信息。
有些投资人并不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但又希望对公司有所掌控,然而他们却不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事实上,他们对公司仍然处于失控状态。公司的治理结构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等机构,公司股东在这些机构中享有许多权利。如果安排得当,这些权利既能保护投资者自身的权益,又能对他人形成有效制约。然而,在实践中,反映公司治理结构状况的公司章程往往没有突出对股东权益的保护,对经营管理人员的制约力不足,导致内部人控制,管理人员为所欲为,股东权益受到侵害。
为了防范这种风险,投资者在设立公司前必须认真制定公司章程,科学设定公司治理结构,充分保障投资者的权益。
投资者经常担任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许多投资者认为公司是他们投资设立的,自己又是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因此可以任意处置公司财产。然而,这种思想是错误的,相关行为是违法的。具体表现为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这些行为侵犯了公司法人财产。
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违法行为之一,法律对其责任追究非常严厉。许多投资者因此而遭受牢狱之灾。因此,投资者在公司的日常经营中必须懂法守法,以避免此类风险的发生。
投资办公司虽然存在风险,但这些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关键在于依法投资和规范运作。只要投资者增强风险意识,依法经营,严格管理,许多风险是可以避免和减少的。如果投资者本身缺乏投资方面的知识,应该聘请法律、财务等专业人士提供专业咨询,这是防范法律风险最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