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3-10-1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离婚后不带孩子的一方有探视孩子的权利,带孩子一方及其家人不得阻挠。然而,在离婚协议中,探视权往往被忽视,只是简单写上孩子归某方抚养,对于探视的时间、地点、方式没有明确约定,这导致离婚后一旦产生争议,还需要通过法院确认,增加了当事人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因此,离婚协议中关于子女探视权的规定必须得到重视。
在离婚协议中,约定每月探视的次数不宜过多,过度频繁的探视会给双方带来不便,并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当孩子年满10周岁以上时,具体探视的时间及方式还应听取孩子的意见,以尊重孩子的独立意志。
探视权是指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亲或母亲依法享有的探视子女的权利。根据我国《婚姻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探视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具体行使探视权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商,协商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如果一方探视子女危及子女身心健康,经人民法院判决可以终止探视权。
探视权的行使具有交流、沟通意义和人情味。离婚后,不与子女同居住的父亲或母亲既有权利又有义务看望子女,而子女也渴望与不同居住的父亲或母亲进行交流。通过探视权的行使,子女与探视的父亲或母亲之间能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使子女获得平时单亲抚养下所缺少的另一方的关爱,促进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探视的一方也能增加与不直接抚养的子女之间的感情,形成对子女未来发展的关心,从而更加主动、自觉地履行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因此,探视权不仅是父母的权利,也是子女的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如果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的离婚判决中未涉及探望权,当事人可以单独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当事人在履行生效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的过程中,如果请求中止行使探望权,人民法院会在征询双方当事人意见后,认为需要中止行使探望权时,依法作出裁定。一旦中止探望的情形消失,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通知其恢复探望权的行使。
对于拒不执行有关探望子女判决和裁定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强制执行,采取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但不能对子女的人身和探望行为进行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