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解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离婚诉讼权利与责任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离婚 > 离婚程序法律知识

法律解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离婚诉讼权利与责任

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4-10-24

 
301015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离婚诉讼

作为被告应诉

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离婚,只能通过诉讼进行,而不能协议离婚。这是因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进行民事活动,其所作出的意思表示为无效的意思表示。然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诉讼中的地位与正常人不同。

谁可为其诉讼代理人

当配偶(正常人)作为原告提起离婚诉讼时,被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配偶外的近亲属可以作为诉讼代理人。这些近亲属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父母、成年子女以及共同生活并有抚养关系的兄弟姐妹。如果法定代理人之间相互推诿,法院将指定一人代为诉讼。

诉讼代理人的代理权限

诉讼代理人不能对是否同意离婚作出意思表示,是否离婚只能由法院根据婚姻状况及感情破裂程度,作出是否离婚的判决。代理人在诉讼中对无民事行为能力的财产作出放弃、对债务进行承认的,以不得侵害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为限。否则,代理人对财产作出的处分行为无效。如果代理人的行为给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损失,应予以赔偿。

诉讼代理人缺席出庭

根据《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7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离婚诉讼中,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应当到庭。如果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庭,人民法院应当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作出判决。根据第158条的规定,如果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原告方可以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九条的规定,比照撤诉处理。如果属于被告方,可以按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进行缺席判决。

作为原告提起诉讼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为其监护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作出有效的意思表示,其民事活动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处理。根据《民法通则》第十七条的规定,其监护人的设定顺序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亲属等。因此,配偶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监护人,也是其法定代理人。在配偶不放弃监护权且未损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未被剥夺监护权的情况下,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其他近亲属,包括父亲、母亲和成年子女都不具备代其提起离婚诉讼的资格。

延伸阅读
  1. 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解释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通过
  3. 行政复议代理人的特征及分类
  4. 模拟拆迁的协议要注意的法律问题
  5. 合伙人的继承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

离婚热门知识

  1. 离婚女方要孩子需满足哪些条件
  2. 一、协议离婚的办理程序
  3. 离婚协议书中债务的详细写法
  4. 离婚调解期限是否计入诉讼期限
  5. 离婚女方不要孩子没有工作抚养费大概给多少
  6. 离婚一方恶意转移财产的法律后果
  7. 协议离婚的四大优势决定协议离婚快
离婚知识导航

婚姻家庭解决方案

  1.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2. 军人无重大过错时的离婚
  3. 父母共同出资,产权登记一方子女名下的房产分割
  4. 离婚时如何分割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财产
  5.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赔偿,离婚时如何分割
  6. 离婚时如何分割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
  7. 协议离婚后,对财产分割有异议的可以起诉

婚姻家庭合同下载

  1. 销售人员保密协议范本
  2. 股份赠与协议范本
  3.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
  4. 湖南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