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3-09-02
同居关系是指男女双方未办理婚姻登记而自愿、持续、稳定、公开地有性生活内容的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社会关系。
根据婚姻状况的不同,同居关系可以分为未婚同居、婚外同居和法定同居。
1. 未婚同居是指男女双方在同居之前都没有过婚姻,或者在同居之时其婚姻关系已经合法解除。
2. 婚外同居是指同居的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在同居当时已有合法的婚姻存在且还没有解除。
3. 法定同居是指由无效婚姻和可撤消婚姻所引起的同居关系。
同居关系的解除涉及到同居期间的财产分割和子女的抚养教育问题。
1. 同居关系的财产分割:对于未婚同居关系,双方可以根据约定分割财产;对于婚外同居关系,由于涉及到他人婚姻,法律将其视为违法行为,无法保护其财产权益;对于法定同居关系,根据无效或可撤消婚姻的规定进行财产分割。
2. 子女的抚养教育问题:对于未婚同居关系,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子女的抚养问题;对于婚外同居关系,由于涉及到他人婚姻,法律将其视为违法行为,无法保护其子女权益;对于法定同居关系,根据无效或可撤消婚姻的规定进行子女的抚养教育问题的解决。
总之,同居关系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关系,虽然目前我国法律对其规定不完善,但随着同居现象的增多,立法调整势在必行。对于同居关系的界定和分类,我们可以参考学者的观点,以男女双方未办理婚姻登记而自愿、持续、稳定、公开地有性生活内容的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社会关系为准。在同居关系的解除方面,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同居关系,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来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婚外同居关系中,有钱人向自己的伴侣赠送财物是常见的现象。这种赠予往往是为了取悦对方,没有真正的感情成分。有时,一方甚至向有钱一方索要财物。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赠予人表面上同意将物品赠予对方,但内心并不愿意,这种不愿意在同居期间并不表现出来,只有在关系破裂时才显现出来。因此,这种赠予可以称为“有瑕疵的意思表示”。另外,由于赠予人一般有合法的婚姻,他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对于这种贵重物品的赠送,赠予方一般没有完全处分权。基于以上两点,当婚外同居关系解除时,赠予人有权撤销其赠予行为。尽管目前的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我认为这种处理方式是合理的。它打破了那些想通过青春换取金钱和享受的人的幻想,同时保护了婚姻家庭制度。
婚外同居关系中,收入往往是有钱一方(通常是有配偶的一方)的收入,而另一方通常没有收入。由于有配偶方的收入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且同居关系中的生活照顾一般由配偶完成,同居一方并没有主要的扶养义务,因此这种收入不应算作共同财产,而应算作个人财产。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12条和《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15条的规定,婚姻无效或可撤消的情况下,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应按共同共有处理,除非有证据证明为一方所有。因此,这种同居关系的财产分割可以参照离婚的财产分割进行。
由于婚外同居关系没有合法夫妻的身份,也没有人的主体资格。然而,根据我国《继承法》第14条的规定,非婚生子女可以获得适当的遗产。因此,根据具体情况,同居关系下的伴侣也可以分得遗产。对于那些婚外同居关系是为了金钱和享受而存在的情况,可以少分或不分遗产,作为一种惩罚。这样的处理方式有助于遏制婚外同居的不良现象。
如果婚外同居关系中有子女,解除同居关系时需要解决子女的抚养教育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第9条的规定,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双方所生的子女由双方协商决定抚养权;协商不成时,应根据子女的利益和双方具体情况判决。对于未成年子女,原则上应由母方抚养,但如果父方条件好且母方同意,也可以由父方抚养。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子女,应征求其意见,并需征得另一方的同意才能将子女送他人抚养。
此外,根据《婚姻法》第37条的规定,离婚后,一方抚养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具体费用和期限由双方协议或法院判决确定。
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因此,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享有相同的教育权、继承权和被抚养权等权利。
由于婚外同居关系解除时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双方对彼此存在心理阴影,对探望权的行使不利。因此,我认为探望权的行使应根据双方的协议或法院的判决进行。如果双方是协议解除同居关系的,应在协议中明确探望权的内容;如果双方是由法院解除同居关系的,法院的判决书中应包含探望权的规定。对于有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情况,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由法院依法变更或中止探望权。
婚外同居关系作为婚姻关系的亚种,已成为社会热门话题。我们希望通过更多的立法来完善相关法律。本文试图探讨婚外同居关系的法律问题,但由于知识有限,只能涉及一些基本内容,希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