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3-08-31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目的在于保护合法婚姻关系,保障无过错配偶的合法权益。通过离婚时无过错配偶的请求,法院可以责令有过错配偶对其不法侵害婚姻关系和配偶权益造成的损害后果承担赔偿损失、给付慰抚金等民事责任,来填补损害,慰抚受害方的精神,制裁加害方的违法行为。
离婚损害赔偿作为一种民事责任,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功能: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最重要功能是填补受损害方的损失,通过补偿损失使其权益得到救济和恢复。离婚损害赔偿可分为财产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财产损害赔偿的目的在于填补受害方因离婚所受的财产实际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精神损害赔偿则是通过支付赔偿金或给付慰抚金的方式,补偿受害人所遭受的精神损害。
精神损害赔偿采用财产赔偿的方式,但本身兼具经济补偿和精神慰抚的性质。给付慰抚金或支付赔偿金的方式,不仅能够尽可能填补损害,还能够慰抚受害人因精神损害而引起的痛苦和抑郁等负面情绪。这种方式可以使受害人获得心理上的慰藉,平息其怨愤和痛苦。
离婚损害赔偿具有制裁违法行为的功能。通过责令侵权行为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使其不仅不能因侵权行为获益,还要对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承担赔偿责任。这本身就体现了对违法行为的制裁,并对其他可能发生侵权行为的人起到警戒和预防作用。
离婚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可适用一般民事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首先,违法性存在是构成离婚损害赔偿的基本要件,主要指实施通奸、重婚、虐待、遗弃、意图杀害配偶等行为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的行为。
其次,须有损害事实,即因配偶一方的违法行为致使婚姻关系破裂,无过错配偶由此受到财产和非财产上的损害。
第三,须有因果关系,即配偶一方实施的违法行为是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离婚并造成无过错配偶遭受财产和非财产上损害的直接原因。
第四,须有主观过错,即实施违法行为的配偶主观上有故意违反婚姻法或其他法律的过错,过错配偶有通奸、重婚、虐待、遗弃等有责离婚原因存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经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进行了明确。该解释规定了自然人因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自然人死亡后近亲属因侵权行为遭受精神痛苦、特定纪念物品灭失或毁损等情况下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根据该解释,精神损害抚慰金可以以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形式给付。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确定。
在离婚案件中,如果受害人对损害事实和损害后果有过错,可以根据其过错程度减轻或免除侵权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在离婚时遇到拆迁的情况下,根据房屋产权状况的不同,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如果拆迁的房屋是一方婚前所有的财产,那么拆迁补偿款应归享有房屋产权的一方所有。
如果拆迁的房屋为夫妻共有的财产,存在房屋增值或扩建部分,应按照夫妻共同财产的原则处理。房屋增值部分应平分,而扩建部分应归夫妻共同所有。
如果以房屋形式进行补偿,无房屋产权一方应得到一定的补偿份额。